编辑推荐
本书从历史主体理论、历史发展理论与历史认识论三方面入手,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历史观所进行的体系性的批判与超越。
内容简介
深邃的历史感与体系化的历史观构成黑格尔哲学独有的特质。黑格尔深刻洞见了资本主义摧枯拉朽的内在力量,并立足时代特征对人类历史进行整体性反思。其在历史的本质性规定、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抽象与概括、历史研究方法论的建构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与超越,根植于对人类历史实践进程的进一步具体考察与研究,完成了西方思想史上历史理论的一场变革。
作者简介
作者朱正平,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的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编委会
出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黑格尔历史观的贡献与局限
第一节 黑格尔对时代问题的反思
一 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
二 对德意志民族国家问题的思考
第二节 绝对精神构成历史的本质
一 黑格尔历史观的逻辑学依据
二 历史是绝对精神外化形成的经验世界
第三节 自由理念与历史发展进程
一 对启蒙自由思想的批判
二 自由意识在世界历史中的进程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主体理论
第一节 从抽象个人到现实的人
一 “个人自由”观念是历史的产物
二 私有制中个人自由的异化
三 从抽象个人到自由人的联合体
第二节 人的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
一 劳动创造人本身
二 人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
三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第三节 人民主体理论
一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个人”概念
二 个人与世界历史进程
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发展理论
第一节 历史辩证法的现实性原则
一 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历史观探索路径
二 批判黑格尔的预成论倾向
三 批判黑格尔“非批判的实证主义”
第二节 历史是人的现实的生活生产过程
一 对私有财产的初步批判
二 对绝对精神的现实批判
三 从感性直观到感性活动
第三节 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 黑格尔辩证法对历史动力观的贡献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三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认识论
第一节 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历史
一 黑格尔的历史认识论
二 黑格尔历史认识论的局限性
三 社会历史本质的发现
第二节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一 “两条道路”的联系
二 范畴体系是现实发展过程的思维再现
三 “具体总体”是对事物本质的揭示
第三节 从后思索法
一 以“具体总体”超越“概念总体”
二 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质
三 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历史观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与超越是202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朱正平。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与超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