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研究

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研究,以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等系统科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整体把握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逐层剖析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控制与协同机理。《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研究》在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系统的特征后,从结构和功能研究入手,继而阐释它们平衡的规律和生态化转型的必然性。展现了一个以协同进化为核心的逻辑发展过程。

作者简介

  宁哲,1972年生,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工学学士学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硕士、博士学位;2005年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主持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先后在《林业经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财会月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3部。

章节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 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耦合应用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系统的特征

3.1 整体性

3.2 开放性

3.3 特殊性

3.4 社会性

3.5 战略性

3.6 本章小结

4 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系统的结构

4.1 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系统的基本要素

4.2 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系统的结构关系

4.3 本章小结

5 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系统的功能

5.1 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系统的物质循环

5.2 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系统的能量流动

5.3 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系统的价值增值和信息传递

5.4 本章小结

6 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系统的平衡

6.1 森林生态平衡

6.2 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平衡

6.3 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系统平衡的基本规律

6.4 本章小结

7 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系统的生态化转型

7.1 生态化转型的背景

7.2 生态化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模式构建

7.3 本章小结

8 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系统的经营管理

8.1 耦合系统经营管理提出的必要性及其特点

8.2 耦合系统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

8.3 耦合系统经营管理体系框架

8.4 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系统经营管理评价指标

8.5 本章小结

9 伊春林业管理局双丰林业局森林生态林业产业耦合因子分析

9.1 双丰林业局基本概况

9.2 耦合因子分析

9.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研究是2007年由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宁哲。

得书感谢您对《森林生态与林业产业耦合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 电子书
土地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学科,它的主体是土地科学和生态学之间的交叉。土地生态学以土地———这一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在土地上的传输与交换,通过生物、非生物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运用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土地生态结构和功能、土地生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土地生态格局,为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服务。
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研究: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创新 电子书
本书围绕“生态农业绿色发展”这个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以创新绿色发展为动力,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支撑,对生态农业产业化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产品开发、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生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创新、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生态农业与绿色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新时代生态农业现代化体系的构建等问题及视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抗霜毒病与耐旱苜蓿选育研究 电子书
本书分为抗霜霉病苜蓿品种“中兰1号”选育研究、耐旱苜蓿新品种“中兰2号”选育研究两篇,涵盖抗霜霉病苜蓿新品种选育研究概要、苜蓿病害的调查和抗病性鉴定、抗霜霉病苜蓿品种选育方法研究、耐旱苜蓿新品种选育研究概要、苜蓿茎生长习性研究等。
奶牛隐形乳房炎诊断LMT的研究与应用 电子书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防控的研究意义、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的技术质量标准、LMT技术在奶牛生理和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LMT技术在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控措施研究中的应用等。
兰州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进展 电子书
本书共收集论文92篇,分为三大类,其中综述17篇、试验研究56篇、栽培技术19篇。主要内容包括农作物、蔬菜、西瓜、甜瓜、果树、花卉、绿色防控、土肥与节水、尾菜处理、农产品加工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集中反映了兰州市农业科技工作的研究水平和推广方向,全面展示了农业技术人员所取得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