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与中国戏剧

陌生化与中国戏剧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中,布莱希特对中国传统戏剧形式、间离效果的产生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

内容简介

布莱希特的剧论和文论在德语世界和英语世界已有一套7卷本《布莱希特剧论全集》,并收入30卷本的《布莱希特全集》中,在西方文论界影响很大,是研究文艺理论的常备案头书,然而,在中国却仅有一本选本《布莱希特论戏剧》。本套布莱希特作品系列即以30卷本《布莱希特全集》中的剧论和文论部分为原本,每段时期选取其最知名的文章作为书名,邀请布莱希特研究领域的两位领军人物张黎和丁扬忠担任主编,邀请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北京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的老师担任译者,并邀请本领域专家为每本书撰写序言或选取其关于本书最经典的研究论文代序,为中国读者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布莱希特。

1935年,布莱希特在莫斯科观看了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演出,提出了其最重要的理论之一——陌生化效果(间离效果),并将中国戏曲与德国戏剧进行比照对观,得出德国史诗剧不仅通过演员产生陌生化效果,而且通过音乐和布景达到陌生化效果,以期使被表现的事件历史化的结论。

作者简介

作者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德国剧作家、戏剧理论家、诗人、导演。生于德国奥格斯堡。1933年后流亡欧洲大陆。1941年前往美国,1947年返回欧洲。1949年起定居东柏林,创办柏林剧团。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副院长,荣获1951年国家奖和1955年列宁和平奖。

作为戏剧家,他是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史诗剧”的创立者。他也是现代戏剧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剧场改革者和戏剧理论家,以“离间效果”为核心构建了欧洲崭新的戏剧美学体系。代表作品有《三毛钱歌剧》《伽利略传》《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等。

布莱希特作为诗人的地位并不比作为剧作家的地位低。从最初的诗集《家庭祈祷书》开始,直至成熟期的代表作《斯文堡诗抄》和后期的标志性作品组诗《布科哀歌》,布莱希特以朴素语言,平民视角,以及社会关注,对所处的时代和生活其中的人类状况做出生动的反应,创造了全新的政治诗歌。他在诗与现实之间,写作与政治之间,致力于一种调和,而抒情完全消匿于诗的宗旨背后,这种他称之为“无韵抒情诗”的现代诗,被视为德语诗歌语言的伟大革新,已成为当代德语诗歌极其重要、无所不包的典范。

他对中国古典诗歌青睐有加,翻译过少量白居易、李白、苏东坡的诗,尤其偏爱白居易那些透视民生、针砭时弊的作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异质文明的对话

文前彩插

中国戏剧表演艺术中的陌生化效果

论中国人的传统戏剧

简述产生陌生化效果的表演艺术新技巧

间离方法的产生

间离方法笔记

表演艺术

角色研究

形象创造

对演员的指示

给一位演员的一封信的摘要

批判的立场是一种非艺术的立场吗

业余戏剧值得谈论吗

排练领导人的立场

古老戏剧中的间离效果

罗兰·巴特论布莱希特

陌生化与中国戏剧是2015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德]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得书感谢您对《陌生化与中国戏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字体设计与应用 电子书
本书通过对文字设计规律的研究,以四部分展开,详细介绍了文字设计概述与基础、文字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文字设计的分类与设计训练、作品欣赏与案例分析。希望通过此书,让同学们和同行们体会到创意字体设计的重要性,并能付诸于行动。
陶艺基础与创作 电子书
本书从陶瓷发展的历史、陶瓷的分类、陶瓷的工具与原料、陶瓷成型技法、陶瓷装饰技法、陶瓷艺术创作、中外陶瓷艺术作品鉴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讲授。全书共七章,主要内容包括陶瓷艺术概论,第二章陶瓷的分类,第三章陶瓷工具与原料,第四章陶瓷成型技法,第五章陶瓷装饰技法,第六章陶瓷艺术创作,第七章中外陶瓷艺术作品鉴赏。
舞蹈课程与教学 电子书
这是一本适用于高等教育舞蹈专业的学生用书,书中除了增添理论论证,体例上主要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师生共同参与实践、共同讨论,学生相互讨论、相互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更主要的是整个课程内容本身都带有问题讨论的性质,这对学生来说,利用舞蹈教学促进自己的学习,通过接触不同的主题舞蹈教学实践,产生不同观点,了解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激发思考,从而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同时本书不仅涵盖了多个舞种的专
摄影与心理学 电子书
揭开视觉语言与心理学的面纱。
家具设计——创意与实践 电子书
家具设计概念、要素与市场需求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