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一代”女性的心灵图谱:来自心理咨询室的十五个一手故事

中国“轻一代”女性的心灵图谱:来自心理咨询室的十五个一手故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轻一代”女性的心理隐疾大揭秘,记忆与创伤如何左右一个人的命运?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两部分,主体为十五个心理咨询档案,是北京晚报记者蔡岫(她亦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采写的故事,大部分以故事的形式刊登在该报的“来访者”栏目里,成书时进行了深度加工,并撰写了别具特色的心理分析;附录部分为北京资深心理咨询师梁明霞所提供的十五个常见心理问题问答,可作为向导和自助治疗之用。作者称二三十岁的新女性为“轻一代”,“不仅仅是年轻,还由于来自不够温暖的家庭,及在各种社会问题中游走等原因,迷茫、脆弱、轻飘飘,时刻都像踩在云上一般。”故事里的主人公被各种难以想象的心理问题所困扰,人生之路走得飘飘忽忽,借助于高品质的心理咨询,心结逐步解开,最终走出了隐秘的心理暗区,自信从容地活在阳光中。

文字清新动人,故事真实可信,有助于了解这一代女性的人生状态;人物的诸多心理症结,亦可为读者提供珍贵的参照。

作者简介

作者蔡岫,《北京晚报》资深记者、编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英国贝特福德大学媒体管理专业硕士,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文学专业学士。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A 心灵故事

必须人前灿烂

一只杯子洗半年

怎么成了讨厌的她

突然就恐高了

就爱刨根问底

不被回应的痛

一考试就哆嗦

不敢过暑假

拿起话筒会紧张

说得对也不想听

何以跟上司相爱相杀

一个人待着想撞墙

想结婚却总逃婚

莫名其妙把主管当成神

被病菌吓哭

B 心理问答录

一 进行心理咨询和去医院看病有什么异同?

二 心理咨询的性价比如何?去做心理咨询值不值?

三 我需要做心理咨询吗?如何判断?

四 如何找到一位靠谱并且和自己匹配的心理咨询师?

五 如何知道一个人是不是成熟?心理学上如何判定?

六 如何克服怕鬼的心理?

七 人为什么会自杀?

八 如何从一个被动的人变成一个主动的人?

九 如何调节日常生活中的抑郁情绪?

十 发现自己做事的动机都是取悦别人,应该如何改正?

十一 小时候缺爱成人后如何补?

十二 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松懈以后反而产生一种内疚感?

十三 患有严重的注意力缺陷障碍(ADD)怎么办?

十四 强迫症状的背后是羞愧还是内疚?

十五 作为新手爸爸,如何面对爱发飙的全职妈妈?

代后记 夜空中最亮的星

中国“轻一代”女性的心灵图谱:来自心理咨询室的十五个一手故事是2019年由新星出版社出版,作者蔡岫。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轻一代”女性的心灵图谱:来自心理咨询室的十五个一手故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因为我是女性 电子书
我们身边常常见到这样的女性: ·她们可能有很多“他视角”的身体焦虑:担心自己身材不好、个子不高、长得不漂亮…… ·她们可能有各种奇怪的躯体化症状,疼痛、失眠、易累、缺乏活力…… ·她们遇事总是很纠结,常常无法感知和表达自己的需要、欲望、情感…… ·她们总是在迎合讨好他人,或者在愤怒中倔强地不依赖任何人…… ·她们既不快乐,又不痛苦,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心理学研究认为这些表现可能是因为“代际创伤”和“文化认同”。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里,从女孩到妻子到母亲,女性总是处于他者和附属的位置。有很多女性认同这一观念,并且通过教育孩子的方式让这种思想世代相传。 例如一些母亲在自己还是小女孩的时候遭受过一些性别灾难。于是,她们会让自己的女儿也遭受同样的经历。这是一种强迫性重复。这样的重蹈覆辙,实在让人感觉心酸又可悲。 但即使如此,我们仍可以找到一条自我救赎之路。 只要重新审视和母亲的关系,找到创伤的源头,看见它、修复它,便可以重获生命的力量。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案例分析(第2辑) 电子书
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注重应用性,突出操作性、前沿性。
忘忧十二夜:存在主义团体小组的故事 电子书
关于创伤——遗忘、原谅、接纳、怨恨,哪个才是更好的选项?关于梦境——梦境如何体现了潜意识,投射了我们的心结?关于人际——互动中有哪些面向与动力去影响一段关系?关于亲密——是什么阻碍了长久、稳定、幸福的亲密关系?关于角色——如何在各种关系中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关于自由——追求自由或逃避自由,需要付出代价?关于孤独——孤独的解药,是回归内在还是发展关系?关于意义——非要做出什么贡献或成绩,人生才有意义?无论是谁,无论活在怎样的人生里,我们要面对这些相似的人生课题。于是,名叫“八仙”的小组,一起走过了十二周,十二个夜晚的彼此陪伴。当你处在安全的旁观位置,体验“八仙”的冒险与挣扎、勇气与领悟,自己内在的智慧会浮现出来。希望走出十二夜的你可以:提高自我觉察的敏感度,理解自己与他人所处的各种环境、组织,审视自己所扮演的不同的角色,在人生每个阶段,拥有调整关系与自身位置的能力。故事从不仅仅是故事,问题也从不仅仅是问题。穿行其中,既是探索,亦是疗愈。
焦虑的中国人 电子书
朱建军作品,从历史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