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深入调研美国、德国、中国的264家企业,揭示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原因和未来出路,也为中国制造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启示。
内容简介
2010年,面对美国制造业自20世纪80年代转型之后创新能力不足,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集结不同学科的重要研究人员,组成创新经济生产委员会(PIE),专门研究创新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以解决美国制造业的外流与创新难题。研究成果构成了《重塑制造业》这本书。
PIE委员会历时数年,对美国、德国、中国的264家大中小型企业进行了深度采访,包括美国宝洁公司、中国台湾的台积电公司等,并对1000 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这些一手数据,本书给出了重塑制造业生态环境、保持本土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可操作性建议,着重提出“创新是在生产制造中产生的”这一理论并加以证实,同时,还提出“分布式制造”的模式来解决创新市场化难题。这些信息为美国政府制订制造业战略提供了思考框架与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建立和保持创新型经济必不可少的因素。当前,中美贸易战加剧,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正在走美国20年前的老路。中国正逐步拥有自己的创新技术,如何让创新走向市场?如何抓住先进制造业的趋势?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重塑制造业》对美国制造业的失败路程、创新经验及未来出路的探索,将为中国制造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启示。
作者简介
作者苏珊娜·伯杰,麻省理工学院政治科学系教授,拥有超过50年的教学与研究经验。负责全球制造业与创新的研究。曾任麻省理工学院多个项目的负责人,包括国际科技创新项目、国家政策及利益研究项目等。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成员、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成员。哈佛大学政治科学系硕士、博士。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序 制造业是国家繁荣的基础
1 本国制造与本国创新 如何使创新成果进入实体经济
麻省理工学院PIE委员会的研究概览
美国制造业垂直一体化架构的颠覆
重塑工业生态环境的方法
2 漫长的危机 制造业衰退的4种理论
自然衰退论
生产力提高和农业类推法
全球化因素
美国商业模式调整
美国垂直一体化企业的当前境况
3 生态与生产 新创企业市场化的资源难题
创新的新途径
PIE委员会对于新创制造业企业的研究
新创企业市场化的融资渠道
PIE委员会的采访对象
制造业企业如何把新产品市场化
关于新创企业的研究结论
4 真正的资本 一般企业如何在工厂中创新
一般企业的创新来源
一般企业如何实现创新市场化
创新是在制造过程中不断加深的
用途革新型的创新活动
把生产制造和服务结合起来
供应商的重要性
为什么一般企业很少开展创新活动
5 创新的审视 德国和中国的制造业经验
德国的制造业经济
德国的商业模式
德国的创新途径
德国的工业生态环境
中国的创新商品化
中国式创新:对成熟产品进行逆向工程和再设计
中国式创新:把设计变成全新的产品或流程
中国式创新:产品创新本土化
中国的商业化能力路在何方
6 从制造到智造 未来的生产体系设想
7大新技术是未来先进制造业的重点
未来制造业的理想模式:分布式制造
走向一个新型的制造体系
电池组的例子
新型制造体系中的供应链
整合生产系统,创造制造业新模式
7 “下一代”人才 就业危机与技能培育
人才缺口的调查结果
如何培养新的制造业工人队伍
建立一个美国式的人才培训体系
8 从创新到市场 重塑生态系统的新途径
建立公共资源
新型工业生态系统的典范
致谢
重塑制造业是2018年由湛庐文化出版,作者[美]苏珊娜·伯杰。
得书感谢您对《重塑制造业》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