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护的权利:建构主义正义论的诸要素

辩护的权利:建构主义正义论的诸要素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法兰克福大学哲学教授福斯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另一本书《正义的语境》的进一步延伸与补充。

内容简介

在哲学多元主义时代,是否仍然可能为一种足够复杂的社会政治正义理论进行辩护?为了迎接这一挑战,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代表人物之一莱纳·福斯特设想了一种基于基本道德辩护权利的“自主”正义结构。他首先从道德哲学的角度来确定辩护权利,由此建构起一种批判的、政治的正义理论,并将辩护权利视为正义的核心问题。福斯特认为,通过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建构正义原则,这尤其体现在跨国正义问题上。

在建立理论的过程中,福斯特与约翰·罗尔斯、罗纳德·德沃金和阿玛蒂亚·森等英美哲学家以及尤尔根·哈贝马斯、南希·弗雷泽和阿克塞尔·霍耐特等批判理论家进行了对话。在本书中,福斯特横跨多个学科,从政治、法律到社会抗议和实践理性的哲学概念,他围绕一种弹性的正义理论收集了各种争议性主张。

作者简介

作者莱纳·福斯特,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政治理论和哲学教授,“规范秩序”研究中心主任,柏林-勃兰登堡科学与人文学院和英国科学院成员。2012年,福斯特荣获德国研究基金会的莱布尼茨奖。著有《正义的语境》《冲突中的宽容》《辩护的权利》等多部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导言 正义的基础

§1. 正义的两幅图景

§2. 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

§3. 一种自主的、多元的正义理论

§4. 正义的局限

第一部分 基础:实践理性、道德与正义

第1章 实践理性与辩护性理由:道德的基础

§1. 理性与论证

§2. 合理的论证与合乎理性的辩护

§3. 道德辩护

§4. 理由与动机

§5. 道德的根据

第2章 道德自主与道德的自主

第3章 伦理与道德

第4章 正义的辩护

§1. “自主”正义观的观念

§2. 非形而上学的正义与后形而上学的正义

§3. 正义原则的道德辩护

§4. 人权和人民主权的同源性

§5. 走向一种批判的正义理论

第二部分 社会政治正义

第5章 政治自由

第6章 宽容与民主

第7章 理由的统治

§1. 正义原则的统治

§2. 共同价值的统治

§3. 辩护的统治

第8章 社会正义、辩护与权力

§1. 有争议的社会正义概念

§2. 反思性的社会正义观念

§3. 两种“参与正义”观念

第三部分 人权与跨国正义

第9章 基本的辩护权利

§1. 文化完整性和辩护的权利

§2. 道德建构主义与政治建构主义

§3. 权利、义务与制度

§4. 结论:走向一种批判的人权理论

第10章 跨国正义的建构:罗尔斯《万民法》与赫费《全球化时代的民主》的比较

§1.《万民法》

§2. 全球化的民主

§3. 契约主义的局限

第11章 道德的辩证法:话语的跨国正义理论的基础

§1.

§2.

§3.

第12章 走向一种批判的跨国正义理论

说明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术语索引

辩护的权利:建构主义正义论的诸要素是202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德] 莱纳·福斯特。

得书感谢您对《辩护的权利:建构主义正义论的诸要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评价论 电子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第2辑)”围绕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选取当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的代表作,代表了目前国内哲学研究的主干力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评价论》主要介绍了人类对生活中的哲学的评价以及评价理论知识系统。哲学再也不能不关心人生的痛痒,作为无色透明的王国而存在了,它应当关心人和人的内心世界,有丰富的个性色彩,与现实的人一起走上凶吉未卜的探索之路
西方哲学史的本体论思考方式研究 电子书
对于西方哲学来说,哲学就是哲学史,对哲学的理解往往取决于对哲学史的研究视角。本体论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哲学史研究不可回避的研究对象。对本体无休止的追问使本体论研究不断深化,使得本体论从哲学的组成部分演变成本体论哲学范式。本体论虽然受到现代哲学的集体声讨,但这并不妨碍本体论思考方式在对“逻辑起点”的选择中发挥作用。哲学史只存在过时的答案,并不存在过时的问题,正是对看似过时的问题的追问和思考,给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论视域及其批判 电子书
本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卢卡奇存在论的早期定向与晚年转向、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定向及其存在论基础、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及其存在论视域、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马尔库塞通向“具体哲学”之路及其存在论视域批判等。
论自愿为奴 电子书
"""论自愿为奴""是一篇讨论专制政治的论文。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即权力对民众的合法性问题。拉波埃西试图分析民众对权威的屈从,解释统治和受奴役的关系。作者引证了很多古代史实,以古代历史来评价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该文最初发表于1576年。""论自愿为奴""是近现代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文章,后来在不同时代,被不同政治色彩的人士广泛引用。就拉波埃西的职业而言,他本是政府机构的一员,他也是权力的忠实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