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工具书排行榜
  我们无法实现完满的正义,正如我们不能画出完满的圆圈。   柏拉图之所以会轻视感觉经验而提出“理念论”(又译“相论”),正因为他认为要想把握住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就不能依靠感官而只能通过思维把握“理念”——正如我们看到的、画出的圆无不变动、多样且不够圆,因此对人而言,“完满的圆圈”只能出现思维中。   正义亦如是,我们无法经验到“完满的正义”,似乎遑论实现它了。 所幸在康德看来正义属于实践的领域,我们对正义的把握虽然有限,但却也使我们避免沦为“正义”刻板标准的奴仆,而可以对其进行充分的思维与实践。正如康德说:“我必须限制知识, 以便为信念留地盘”。人追求正义不是因为它是“顺其者昌,逆其者亡”的自然法则,而是源于我们内心对于正义的信念,我们在面对多种选择时如能自律于正义,便使理性成为了活动的自由因,最终也就使自己达到自由的境界。   没有人会因为画圆不够圆就想取消圆圈。完满的正义虽不可得,但是只要对于一切“有理性的存在”均有效的客观法则——道德法则存在,对于正义的思维与实践就不会停止,正义依然将作为范导性的理念向我们指引追求的目标。   对于正义的思维、实践和追求不正是“完满的正义”之一部分吗?
罗翔教授全新法律随笔,解读热点案件,思辨法治要义。
罗翔作品,从刑法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大众熟悉的真实案件,颠覆你对于法律的认知。
启发思辨的经典思想实验 优秀通识教育读本 入选各大高校人文类必读书单 入选 得到 每天听本书·镇馆之宝系列 开卷八分钟 梁文道 评讲 罗辑思维 推荐图书 哈佛大学法学博士 奇葩说辩手詹青云 电台评讲 ·史上最伟大的法律虚构案,在法律深度、思辨灵敏度上,没有其他案例可与之相比。它被视作“法理学经典”,一个“非凡的智力成就” ·本书是法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目,作者把重要的法律原则冲突具体化,并借此阐述各个法哲学流派的观点 ·本书是激发思辨的优秀通识教育读本,跟随十四位法官严谨而专业的陈词,读者可以品味精彩动人的深邃思辨,培养适应法治社会的法学素养
适读人群 :公安、检察官、法官、律师、法学院师生 刑事办案红宝书(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和新刑诉司法解释全面修订) 全面:150万字容量,涵盖17种注释栏目,收录35个相关立法及立法解释、立法解释性意见,160个司法解释,245个司法指导文件,96个公安文件,86个高法院和高检察院指导性案例,65个高法院公报案例,843个《刑事审判参考》案例,堪称应有尽有,一书揽尽所有刑事办案依据。 好用:对于浩瀚庞杂的刑事司法文件,并非简单剪裁堆砌,而是以实务问题为导向,依循办案逻辑编选提炼、有机嵌入、相互呼应,使得每一法条之下的注释内容切中肯綮、要言不烦。对于谙熟刑法体系的读者,可以极大提升法律检索的效率;对于初入门的办案新手或研习者,本书直接呈现了系统完整的刑法适用脉络和知识图谱,相当于一本简便易携的“刑事法库”。 ——秉持实务思维,注重问题导向 与学者侧重以学说、理论注解法典的评注书不同,本书选择的注释工具主要是客观有效的立法和司法材料,寻找与实务问题对应的条文、释义、文件、判例、观点,并加以逻辑编排、要旨提炼。涉及条文效力、废立等问题,以编者注形式说明。所有注释均对应实务问题,要言不繁,层次递进,不作重复性解读。 ——收录内容全面,涵盖法检公安 本书全面收录了截至2021年4月底的现行有效刑事办案依据和权威案例,集刑法适用指引之大成。编选注重释义、理解与适用的关联性,逻辑清晰,指向明确,覆盖所有刑事办案领域。 ——提炼案例要旨,嵌入类案规则 案例是本书选择的重要注释工具,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刑事审判参考》案例,共收录994个典型案例。为方便读者准确把握,编著者结合专业理解和办案体验,提炼归纳了每个案例的中心要旨,立场观点一目了然。同时,对过时失效、不符合现行刑事政策、已被司法解释吸收或修正、以及裁判观点相互冲突的案例,进行了专业甄别、取舍。所有裁判要旨均以问题为导向,对应刑事审判实务中的疑难问题,提供了全面权威的刑事办案指引,便于快速检索类案规则。 ——增强检索功能,提供精准查询 《刑法注释书》(第二版)在目录检索之外,根据读者反馈改善了书眉检索方式,以左手页眉呈现编、章、节,右手页眉呈现法条序号和条文主旨,翻阅书眉,即可准确定位需要查找的条文。
★收录全面:公司法专业法律法规汇编,收录公司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行政规范、部门规章★内容广泛:涵盖公司登记管理、公司证券与上市、公司治理、公司财会、公司破产改制五大板块★文件全新:含《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21.10.30)、《北京证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21.10.30)等新规定
法律工具书近期更新
一版上市深受好评,二版全面更新内容及排版,更加方便读者使用。
本书全面、系统涵盖公安民警最常用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便于基层民警日常执法办案工作中随身携带和随时查询使用。
根据2021年《安全生产法》修订,以主法条为干,目录标注重点,收录“两高”典型性案例。
适读人群 :公安、检察官、法官、律师、法学院师生 刑事办案红宝书(根据刑法修正案(十一)和新刑诉司法解释全面修订) 全面:150万字容量,涵盖17种注释栏目,收录35个相关立法及立法解释、立法解释性意见,160个司法解释,245个司法指导文件,96个公安文件,86个高法院和高检察院指导性案例,65个高法院公报案例,843个《刑事审判参考》案例,堪称应有尽有,一书揽尽所有刑事办案依据。 好用:对于浩瀚庞杂的刑事司法文件,并非简单剪裁堆砌,而是以实务问题为导向,依循办案逻辑编选提炼、有机嵌入、相互呼应,使得每一法条之下的注释内容切中肯綮、要言不烦。对于谙熟刑法体系的读者,可以极大提升法律检索的效率;对于初入门的办案新手或研习者,本书直接呈现了系统完整的刑法适用脉络和知识图谱,相当于一本简便易携的“刑事法库”。 ——秉持实务思维,注重问题导向 与学者侧重以学说、理论注解法典的评注书不同,本书选择的注释工具主要是客观有效的立法和司法材料,寻找与实务问题对应的条文、释义、文件、判例、观点,并加以逻辑编排、要旨提炼。涉及条文效力、废立等问题,以编者注形式说明。所有注释均对应实务问题,要言不繁,层次递进,不作重复性解读。 ——收录内容全面,涵盖法检公安 本书全面收录了截至2021年4月底的现行有效刑事办案依据和权威案例,集刑法适用指引之大成。编选注重释义、理解与适用的关联性,逻辑清晰,指向明确,覆盖所有刑事办案领域。 ——提炼案例要旨,嵌入类案规则 案例是本书选择的重要注释工具,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刑事审判参考》案例,共收录994个典型案例。为方便读者准确把握,编著者结合专业理解和办案体验,提炼归纳了每个案例的中心要旨,立场观点一目了然。同时,对过时失效、不符合现行刑事政策、已被司法解释吸收或修正、以及裁判观点相互冲突的案例,进行了专业甄别、取舍。所有裁判要旨均以问题为导向,对应刑事审判实务中的疑难问题,提供了全面权威的刑事办案指引,便于快速检索类案规则。 ——增强检索功能,提供精准查询 《刑法注释书》(第二版)在目录检索之外,根据读者反馈改善了书眉检索方式,以左手页眉呈现编、章、节,右手页眉呈现法条序号和条文主旨,翻阅书眉,即可准确定位需要查找的条文。
1.全面覆盖商标实务领域,既服务于商标案件审理,也服务于商标事务办理一方面,为全面反映司法层面的商标法,本书突出司法规范文件,“司法解释”和“司法文件”栏目下,不仅系统整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答复,摘录司法政策文件,还根据商标行政案件与民事案件的管辖区分,在“地方法院规范”栏目之外,特别设立“北京法院商标行政案件的规范文件”一栏。不同于商标民事案件,商标授权确权的行政案件是专属管辖,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是终审法院。2019年公布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理指南》,对商标授权确权案件的审理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对于理解商标法总则和第一至六章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法院规范”栏目涉及商标民事案件的规范文件,主要包括侵害商标权的判定标准和司法救济,因各地法院都有管辖权,故而选录北京、浙江、江苏等有代表性的地区高级人民法院的审理指南性文件和司法指引性文件。另一方面,为全面反映行政层面的商标法,“部门参考文件”栏目既包括部门规章和部门规范性文件,还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其商标局颁行的办事指南、审查审理标准、常见问题解答等实操内容。2.围绕商标案例,系统整理、归纳和比较商标案例的裁判要点,突出本书的实用价值全部可查的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和公报案例都已纳入本书,分别列在“指导案例”和“公报案例”栏目之下,并直接引用指导案例呈现的裁判要点或公报案例的裁判摘要。然而,它们的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在商标法各条的“法院参考案例”栏目下,本书竭力汇集了各级法院的典型案例和疑难案例,鲜活地展示了商标法的各种法律问题及法院的裁判思路。作者通过法律数据库,系统检索并甄别了商标法开始实施至2021年8月的案例,以期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商标法的司法实践及其发展。同时,作者还查阅了大量案例书籍,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85-2021)、《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案例指导》(第1-12辑)、《知识产权审判指导》(第1-32辑)、《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要案典丛•商标卷》、《中国知识产权指导案例评注》(第1-12辑)、《中国商标及不正当竞争案例精要》(黄晖编)等。在甄选案例时,笔者力图全面,尽可能捕捉司法实践中的分歧,并予以客观呈现。在归纳总结判决的规范性要点时,不仅注意规范表达,简洁准确,还注重结合案件事实,避免过于概括而使其干瘪、扁平而教条化。为方便比较研究,笔者时常通过脚注提示读者注意其他法院对同一法律问题的不同裁判思路和意见。最终,在“法院参考案例”栏目之下整理编排近900个商标案例的裁判要点,有助于体系性把握中国商标法实践。3.与时俱进地保持条文注释内容的权威性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商标法自1982年颁行以来近四十年,历经变迁。本书不是商标法史,过时的商标法规范文件和资料原则上不予以收录,除非其中有与当前商标法实践相关的部分。“立法•要点注释”栏目的内容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于2013年针对商标法的修正而组织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释义》,目前仍出现在“中国人大网”之下“法律释义与问答”。但是,它本身并不是立法解释,人民法院裁判案件时也不作为法律渊源予以援引。而且,2013年之后,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和相应的司法解释、部门参考文件等法律文件都经历过修正或修订,还有新的法律文件出台,原释义内容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其中的不少内容已过时,甚至与目前的商标法实务相冲突。为此,本书不直接引用该释义的内容,而是从中摘录与现行商标法相关的规范要点,一求简明,二免误解。4.立足整体理解商标法,加强对商标法问题的解释和说明注释商标法条文,无论做到何种程度的精致和深入,都必然要对商标法整体进行人为的条块分割。条文与条文之间的关系,条文与商标法整体之间的关系,必有中断和割裂,误解和歧义在所难免。为弥补条文注释的内在缺陷,本书在主要条文注释的末尾设置有“编者说明”一栏,力求实现如下目的:第一,从商标法整体对条文进行定位;第二,说明条文与条文之间的关系,划定每个条文注释内容的边界,避免相关条款的注释内容重复;第三,对“法院参考案例”栏目中的案例出现的意见冲突进行简要的说明和讨论。
法律工具书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