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东莞社会建设研究院主办,本册是第一辑。
内容简介
本刊坚持理论研究、实践创新、决策咨询并重,致力于办成在国内社会建设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性学术集刊,搭建一个社会建设学术成果的交流平台,为社会建设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构筑一个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阵地,为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有关社会建设的文献参考。
作者简介
编者陈健秋,男,中共东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主编《东莞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等系列社会建设著作,在社会建设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心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社会建设研究》编辑委员会名单
序
理论探讨
从控制到治理:广东社会管理创新与探索
一 从控制到治理:广东推进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必然性
二 社会管理创新:广东的探索与实践
三 广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与实践的几点经验启示
治理要素视阈下的东莞社会治理体系创新
一 当前东莞城市发展中的社会特点
二 从治理要素分析东莞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加强与创新东莞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
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去“房地产化”的思考
一 相关文献回顾
二 中国经济“房地产化”的判断
三 房地产业制约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四 城镇化建设与房地产业的关系
五 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避免经济“房地产化”
社会质量与社会建设的比较研究
一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二 数据来源
三 三地社会质量比较
四 结论与建议
社会治理视野下群众工作的挑战及其应对
一 应对群众工作不适应环境变化的挑战
二 应对群众工作老大难问题不适合的挑战
三 应对在不同群体间站位不恰当的挑战
四 应对党群干群关系理念不适宜的挑战
五 应对群众工作本末处置不适当的挑战
农民性别偏好探析
一 引言
二 文献回顾:性别偏好的研究进展
三 分析框架
四 案例展示
五 农民性别偏好的作用机制
六 结论与讨论
中国的科层制激励与地方经济转型:以东莞为例
一 引言
二 文献回顾:科层制、激励与经济发展
三 东莞经济:从繁荣到转型阵痛
四 激励机制的矛盾与转型升级的迟滞
五 结语
案例分析
东莞利用异地商会优化异地务工人员服务管理
一 背景
二 主要创新举措
三 主要成效
四 启示
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探索
一 背景
二 为什么是虎门?
三 虎门的改革思路与主要做法
四 虎门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五 虎门集体资产交易平台改革成功的启示
六 有待进一步探讨解决的问题
研究报告
广东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的位置研究报告
一 90年代“北京-上海”“广东-浙江”
二 对2001年至200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发展水平
三 2007年广东社会发展与江浙两省的比较分析
四 对策建议
三边建构: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新路径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困境
三 三边建构:农民工市民化的新路径
四 农民工市民化路径转变的原因分析
五 总结
论东莞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文化
一 东莞社区文化的组成及其特点
二 东莞社区文化尚存在“八大问题”
三 东莞社区文化建设要纠正“四个不到位”
四 加强东莞社区文化建设 全面提升社会建设水平
实践动态
东莞打造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不断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 紧扣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的“一个核心”
二 把握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的“三大特性”
三 构建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的“五大体系”
四 实施创新社会管理引领区的“八大工程”
社会建设研究(第一辑)是201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健秋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社会建设研究(第一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