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条"汉代农业:早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形成(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搜索结果
  • [美] 许倬云
  • 着眼汉代,立足学理,从“农业文明”角度展现中国历史的轨迹。
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 电子书
  • 李周 著
  • 本书针对中国农业发展,从3000年前开篇,延至近300年的梳理,之后重点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包括农业的市场改革、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中国农业与农业政策的转型、粮食安全、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书极精炼地呈现了中国农业三千年的延绵变化及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浓淡相宜。
技能形成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 电子书
  • 李玉珠
  • 分析比较了德、美、新、中四个国家的技能形成制度的演化历程、利益冲突、制度构成。
农科撷果——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十五”科技成果汇编 电子书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编
  • 本书汇编了“十五”期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成果共108项,包括大田作物新品种22个、瓜菜新品种17个、农业新技术69项。
农科撷果——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十一五”科技成果汇编 电子书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编
  • 本书汇编了“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成果共196项,包括大田作物新品种37个、蔬菜瓜果新品种22个、农业新技术88项、授权专利技术23项、起草颁布的农业新标准26项。
农科撷果——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十二五”科技成果汇编 电子书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编
  • 本书汇编了“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成果共252项,包括大田作物新品种41个、蔬菜瓜果新品种20个、农业新技术86项、授权专利技术53项、颁布的农业新标准52项。
中国动漫游戏海外发展报告(2018) 电子书
  • 副主编
  • 动漫和游戏是中国文化产业中海外发展最快的两个产业,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主力军,备受关注。本书着重研究了2015~2017年中国动漫和游戏产业在海外发展的表现,首先总结了动漫和游戏产业海外发展的成绩、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展示和分析了文化企业成功案例;最后收录了相关专题研究论文。
海外汉学与中国文论.东亚卷 电子书
  • 李勇
  • 本书主要梳理与研究中国古代文论在日本与韩国的介绍、研究及其影响的状况。由于一千多年以来接受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影响,日本汉学不仅起源甚早,而且在世界汉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韩国的汉学也同样历史悠久、根深叶茂,尤其是自现当代以来学者辈出,成就显著。
海外汉学与中国文论·英美卷 电子书
  • 黄卓越 主编
  • 全面深入地介绍了英语世界中的中国文论研究。
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特征:基于特大城市的经验研究 电子书
  • 李友梅
  • 分析和研究中产阶层的生成机制,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电商创业进农村明白纸系列互联网+电商扶贫——小创意:网店四季营销策略 电子书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简单高效的电商营销策略、电商流程详解、淘宝推广技巧之博客推广、经营网点背后的秘密等。
图文新解园冶 电子书
  • 赵农
  • 本书是中国古代造园理论专著《园冶》新编,通过经典注译和拓展内容,图文结合重新解析品鉴古代园林艺术。本书是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著作,分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从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方面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同时绘制了200多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图案,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经验技术成就,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
海外温州研究评析 电子书
  • 李春来
  • 本书按照海外中国学的研究体系和框架,对海外学者有关温州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以国内温州研究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对海外学者的温州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和历史的辩证分析;从方法论的角度,重点分析海外学者有关温州研究的新颖研究手段的具体运用。
利用外资文件汇编第三集 电子书
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研究 电子书
人工智能创新启示录:技术前沿 电子书
中国企业“走出去”仲裁调研报告(2022) 电子书
  •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 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国企业“走出去”伴随种种风险,也因此产生了诸多涉外争议案件。以贸仲受理的案件为例,近4年来,涉外仲裁案件的比例不断上升,贸仲受理的双方当事人都不具有中国因素的纯国际案件数量也在增长,国际化因素显著增强。2021年,贸仲受理的案件涉及93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一带一路”国家案件超过百件。面对涉外案件的逐年增长,为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中国“走出
当代中国大学生主流政治意识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电子书
  • 姚念龙
  • 本书对政治意识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探析,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意识的科学内涵,分析了中国古代政治意识的形成和特点,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意识理论及西方政治意识理论的形成和特点。通过对当代中国大学生主流政治意识现状进行调研,本书分析了影响当代中国大学生主流政治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介绍了当代中国大学生主流政治意识形成机制和优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