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条"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葡萄牙卷"搜索结果
  • 姚风
  • 中国文学在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与中外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隋唐中日书籍交流史(中日文化交流史) 电子书
  • 王勇
  • 本书依据“书籍之路”理论,从多元的视角,以丰富的案例,构建中日文化交流的独特模式。
中外知识产权评论.2017年·总第3卷 电子书
  • 林秀芹主编
  • 本书多方位、多角度地对中外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探索知识产权领域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势,并且精选中外知识产权相关前沿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司法部门借鉴国外司法实践经验提供实例,为我国立法部门完善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第3版) 电子书
  • 王彬彬
  • 本书对1949年到2000年间的中国文学体制、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及重要作家作品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7年秋之卷) 电子书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8年春之卷) 电子书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秋之卷) 电子书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7年春之卷) 电子书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春之卷) 电子书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0年秋之卷) 电子书
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共九册) 电子书
  • 陈翀 等
  • 本套丛书通过剖析中日交流的生动实例,阐释了中国文化的海外影响力和辐射力。
中日汉籍关系论考(中日文化交流史) 电子书
  • 葛继勇
  • 本书通过剖析中日汉籍交流的生动实例,探明“书籍之路”的内涵与外延,考察汉籍传播异国他乡的途径与方式。
闽商发展史:宁德卷.宁德卷 电子书
  • 苏文菁总主编
  •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详近略远,绪论以下分设六章,主要介绍了闽东北商贸的地理基础、各个时期主要经济活动、重要商事人物等,基本勾勒出了闽东北商贸发展的历史脉络。
中国经学史·周代卷:孔子、六经与师承问题 电子书
  • [美]韩大伟
  • 本卷描述的不是孔子等人的思想哲学,而是周代经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周代是如何发展的。
中国桥梁技术史 第二卷 古代篇(下) 电子书
  • 秦顺全等
  • 唐寰澄、唐浩编著秦顺全总主编的《中国桥梁技术史(第2卷古代篇下)(精)》深入系统地论述了自新石器时代至19世纪末6000余年中国桥梁技术发源、发展的历史命脉和进程,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卓绝的创造力。作者唐寰澄一生除从事现代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外,还致力于对古代桥梁的考察和研究,他踏遍大江南北,研读数百种历史文献,稽考古籍,博访周咨,精心筛选了近千座典型古桥,配发了1500余幅照片和手
外国文学史(下册) 电子书
  • 蒋承勇
  • 本教材以“回到原典”、“贴近文本”理念为指导,在简明扼要地梳理东西方文学发展脉络、阐述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分析经典文本,引导学生研读文学原著。
人居环境----新型城镇化 电子书
  •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
  • 本书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主题展开,邀请业内专家参与话题讨论,探讨当下社会语境下城乡建设与发展的话题,为全国的景观设计企业提供参考,推动行业发展。全书抓住当下景观设计行业的思维瓶颈,使景观与当地文化相结合,重在解决相关行业如何通过自身的蜕变和转型保护生态本底而不是断送绿色生境,如何善待文化而不是肆意篡改等社会热门问题。
中外景观 景观社会化关怀 电子书
  •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
  • 1990年之后,随着社会构成体系的变化,传统的公共空间逐步瓦解,新的社会关怀意识还未建成,赎回文化也无从谈起。一个人格健全的景观设计师除了关心自己的作品漂亮与否之外,更加应该关心的是,这个作品能否为人们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以及是否能够培养集体人格和审美习惯。本书以“景观的社会化关怀”为主题,邀请了诸多一线景观设计师对景观的关怀作用进行一系列的阐述和反思。
世界绿色建筑 热环境解决方案 电子书
  •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
  • 本书集中关注如何运用绿色技术、材料,通过系统、优化设计,实现建筑为人类提供健康生活、工作环境的探索实践。编者历经半年多时间,收集了大量国外相关信息资料和项目案例,从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件来稿和案例中,精选出50个典型项目案例,进行精心整理、编译,呈现给读者。
保障性住房设计图集 电子书
  •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
  •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建筑文化中心编纂《保障性住房设计图集》(以下简称《图集》)。《图集》收录近年来我国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优秀设计方案,主要提供给有关设计单位及各地规划建设主管部门,作为有效的参考,以提高设计、建设效率和品质,加快各地保障房建设进程。入编项目均为国内各级设计机构保障性住房优秀设计案例,包括廉租房、公共租房、经济适用房及限价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
城市公共艺术案例与路径 电子书
  •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
  • 公共艺术的概念与界限很好广泛,城市雕塑、壁画、公园、商业街区等皆包含其内。公共艺术体现了城市的形象、品牌、文化,城市人文复兴、步科学的规划、市民生活、城市民主与和谐皆离不开公共艺术。公共艺术似乎有些姗姗来迟,但入中国社会后,它也参与到了中国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随着中国申,“鸟巢”“水立方”等大型公共设施也随之落成,其创新、拟态的外观能的复杂结构同时满足审美和实用两方面的需求,体现了时代感与中国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