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爱好者常读的中国史书精选 中国史书籍榜 中国历史常识 吕思勉 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史学泰斗吕思勉执笔,深度解读中国历史,全面呈现五千年泱泱大国的时代风云。 千年悖论 张宏杰 历史学者张宏杰出版的第一本书,本书是修订版。 大故宫六百年风云史 阎崇年 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国史。24位帝王、100余座宫殿、30余件国宝、500多位明清人物的风云往事,一一重现! 从西郊到南郊 康乐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将国都从平成迁往洛阳,并致力推行汉化运动完成了祭天大典从“西郊”到“南郊”的转变使游牧之俗渐慕华风孝文帝热烈推动的改革改变了中古史的走向何以如此... 孔子大历史 李硕 适读人群:广大读者 写孔子的成长和转型,写孔子的执著与妥协 细描圣人生活世界,还原孔子生平真相,发千载未发之隐覆 品味贵族时代风貌,追寻古代政治文明。贵族社会为何渐行渐远,世袭寡头政治有何顽疾,历史出路又在何方? 借孔子看春秋,全景展现早期华夏的质朴与洪荒,文明滥觞期的脉动与嬗变。 南京传 叶兆言 1、长居六十年,笔耕四十载,叶兆言注定要写《南京传》他是“南京城里最后一位文人士大夫”,南京理想的文学代言人,被公认为书写南京多,也是写得好的当代作家。“我写过很多与南京有关的文字,觉得自己不会再写,不可能再写。直到找到一个新的角度——通过南京这扇窗户把中国历史说一遍……没想到创作状态会那么好,有段时间,每天工作将近十个小时,结束时天旋地转,仿佛云里雾里。真是疯狂,作为一个写作者,一个上岁数的老同志,能够这样,实在太美妙。”2、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以史为纲爬梳剔抉南京城市历史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先后见证了南京的兴衰荣辱。叶兆言以朝代为章,回溯两千年前秣陵的一株小树苗,如何走过三国烽火,六朝金粉,南唐挽歌,明清隆替,民国风云,在历史的洪流中淬炼成形。他以史学家的哲思、文学家的妙笔抖落尘埃,用时光深处的一个个人物和故事,重述古都千年的繁华与破败,落寞与顽强。3、《南京传》是中国历史的别传,一部以南京为基点的中国史,读懂南京,就是读懂中国历史钟山虎踞,石头龙盘,南京自古有帝王气象,但烟雨秦淮从来不是虎狼之地。南京有一次次建都的热忱,也有一次次亡国的悲凉;有无数次城市保卫战,却没有一场以胜利告终;六次毁城,再崛地而起……没有任何一座城市,经历过这样的跌宕起伏,屈辱与荣光如此频繁地交替着,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像南京这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沧桑,南京是一本好的历史教科书,它与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但它是历史的失意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南京传》就是中国历史的别传,是一部以南京为基点的中国史。 雍正帝 宫崎市定 作为面向一般读者的普及读物,《雍正帝》一书流畅易读,描绘出了一个一直被康熙、乾隆两人的巨大形象所隐没了的雍正帝的人物形象。当然,书中的一些事实细节,中国读者肯定早已熟悉,但其观点角度仍可给予我们启发。作者系统梳理相关档案文献,以其独特的视角,简洁而非简单地刻画了这一历史人物。他者笔下的雍正,对于我们理解清代中国会有所助益。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 此书自1992年出版以来,深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曾数度荣获重要的学术奖项,堪称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经典。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其一,突破原有日益板结而狭隘的史学模式,将“新陈代谢”的主旨,展现为近代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内容,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范式。 其二,书中所体现的新思维,及提出的诸多新观点深得学术界的认同,并将其不断应用发挥,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过程中新思考的起点。其中不少观点对现今的近代史研究仍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总之,此着的影响力正如新版后记二所言:这是一部自成体系,同时又具有思想深度的经典学术着作。不仅得到了学界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吸引着大学历史专业的学生们,甚至还成为高中文科生的重要历史参考书。更为关键的是,此书对中国近代史的学术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书中所阐发的诸多理念及观点成了今天人们认知中国近代史的常识。 黄河与中华文明 葛剑雄 学者葛剑雄倾力呈现全面而真实的中华民族母亲河,带你读懂黄河的历史与现在。 历史的荣耀:中央帝国的时运、铁血与霸业 历史研习社 历史学领域新媒体“历史研习社”出品、一部写给年轻人的帝国权力简史。 哈佛极简中国史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 东亚史巨擘阿尔伯特·克雷格写给普通读者的中国史入门读物。 历史只露半边脸 刘绪义 1、知名学者刘绪义《南方都市报》历史评论专版文章首度结集。耳熟能详的事件纵横三千年,别具慧眼的解读遴选三十篇。2、角度新颖,我们无心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有意转变对历史的看法,在作者看来历史有温度、历史有性格、历史有趣味。3、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本书倡导思辨本性、玩研本色、探求本初、回归本身的读史观。 本期书单【历史爱好者常读的中国史书精选】内容,由书到网运营整理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得书网 谢谢合作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