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正贞

杜正贞简介:

杜正贞

1976年出生。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哲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史、法律史。著作有《村社传统与明清士绅:山西泽州乡土社会的制度变迁》(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近代山区社会的习惯、权利和契约:龙泉司法档案的社会史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论文有《上海城墙的兴废:一个功能与象征的表达》《地方传统的建构与文化转向——以宋金元时期的山西泽州为中心》《地方诉讼中的契约应用与契约观念》《“异姓为嗣”问题中的礼、法、俗——以明清浙南族规修订为例》《区域社会中作为信仰、制度与民俗的“社”》等。

佐藤仁史(Yoshifumi Satō)

1971年出生。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后期课程毕业。历史学博士。现为日本一桥大学大学院社会学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和口述史。著作有『近代中国の郷土意識:清末民初江南の在地指導層と地域社会』(东京:研文出版,2013年,获得第一届井筒俊彦学术奖,中文版为《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清末民初江南的地方精英与地域社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嘉定县事:14至20世纪初江南地域社会史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等。

杜正贞书籍
  • 本书将从1930年发生在瓯江流域和钱塘江流域的两起山产纠纷案说起,回溯两地山林开发的历史进程,进而检讨契约、族谱、鱼鳞图册、管业执照等文献在山林产权秩序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宋代以来的赋役制度对山区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近代国家的统治方式和技术力量在山林确权和山区社会生活领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