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著

著简介:

著书籍
  • 本书从发展演进、党建探索、具体推进、创新机制四个维度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书中分析了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点的发展变化以及中国化进程中的现代性个体价值启蒙;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治党逻辑与生死伦理,执政党的决策逻辑及其调适;分别从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变、中国特色广义民主、中国社会建设的双重使命、现代社会的法的信仰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从主体维度和民主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
  •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意识形态观演进的历史进程,始终坚持以“观”为本书的研究主线,从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观的概念入手,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观的主要内容,在深入总结党的意识形态观的产生条件、形成价值、演进经验和发展启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党的意识形态观体系建构面临的现实挑战,探讨并提出了构建科学的意识形态观的主要
  • 梅杖子村地处辽宁省西部的建昌县,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本书叙述和总结了梅杖子村的贫困历史、贫困成因,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成效及特点。本书认为,梅杖子村的脱贫一方面得益于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两委班子的领导和带动,另一方面得益于广大村民,包括贫困户的共同努力。他们创造了“强党支部+脱贫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并且找到了适合本地资源禀赋条件的产业,以产业来推动扶贫和脱贫。
  • 东北/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素有“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之称。本书以20世纪40~60年代东北/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系列经典影片如《白毛女》《光芒万丈》《董存瑞》《平原游击队》《五朵金花》等为媒介,探讨社会主义文艺改造如何与现代文艺,乃至与传统文化展开对话。在作者看来,镜头语言所营造出来的观看世界的方法,不仅塑造和展现“新中国”形象和“人民”风貌,还作用于人们对政治、对社会、对世界
  • 王家村位于湖北省恩施州下辖的恩施市东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落。通过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使王家村形成了“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共同发力的精准扶贫格局,在武陵山片区脱贫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书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恩施市三岔乡王家村的精准扶贫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摸底王家村贫困概况,探究王家村致贫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脱贫对策。
  • 原隆村位于宁夏永宁县闽宁镇镇区以北约40公里处,是宁夏“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生态移民村。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在福建省的大力帮扶下,从不适合人居的宁夏南部贫困山区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永宁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实施产业带动、政策帮扶兜底等措施,原隆村从曾经的戈壁荒滩变成了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村,大部分移民实现了脱贫奔小康,成为我国东西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典范,也是我国扶贫攻坚伟大工程的一
  • 孙家湾村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裕河乡,2016年村电商扶贫服务点正式成立。服务点以推动生产发展为目标,结合电商扶贫政策,利用大学生村官身份开淘宝网店和实体店,帮助村民销售土特产。服务点采取“互联网+”的模式,把网店、实体店、贫困户有机结合起来,最大化地保证了群众的利益。本书通过实地调研,在孙家湾村的案例基础上,总结了陇南电商扶贫模式的特点和经验,并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 新龙村,云贵高原崇山峻岭一个深度贫困村,是贵州最偏远的村庄。这个村庄所属石门乡是贵州省七个极贫乡之一;所属威宁县是彝族、回族、苗族三个少数民族的自治县,2009年国务院批准将威宁列为“全国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县”,2015年起精准扶贫推动了贫困治理的精细化。本书以乌蒙深山区新龙村为例,探讨贫困与风险、减贫与消减发展风险的相互作用关系;扶贫项目如何缓解深山区贫困程度和生活风险,又在什么情况
  • 朱岗村位于沿淮贫困带和大别山集中连片贫困区的交界处,是国定贫困县里的深度贫困村。本书通过实地调研,探究朱岗村的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对皖北其他地区精准扶贫的路径带来启发。本书从新发展主义角度出发,从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就业扶贫几方面论述了朱岗村的精准扶贫路径选择。本书主张从贫困主体的内生性发展、综合性发展和整体性发展入手,把扶贫的重点放在贫困人群自身的能力建设上,从而优化扶贫举措
  • 金山村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属于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的滇黔桂石漠化区域,是省级一类贫困村。近年来,金山村在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两不愁三保障”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本书主要围绕村庄贫困治理情况展开,并对村情村貌、主要致贫成因、减贫历程和成效以及扶贫行动参与者等进行专题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