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极化抗干扰技术

雷达极化抗干扰技术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作者近年来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以及“十一五”国防预研等项目的工作,在雷达极化测量、压制干扰极化抑制、欺骗干扰的极化识别和抑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富有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的研究成果,以此为主要基础,撰写了《雷达极化抗干扰技术》,对雷达极化抗干扰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供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阅读参考。《雷达极化抗干扰技术》系统地论述了雷达极化抗干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介绍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工作与成果。

内容简介

《雷达极化抗干扰技术》是雷达极化抗干扰技术的一本专著,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总结。《雷达极化抗干扰技术》系统地论述了雷达极化抗干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介绍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工作与成果。

《雷达极化抗干扰技术》以介绍雷达极化抗干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主线,着重介绍了雷达极化测量、压制干扰极化抑制、欺骗干扰的极化鉴别等相关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雷达极化抗干扰技术》共分6章:第1章简要归纳、评述了雷达干扰与抗干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了雷达极化抗干扰的相关理论、应用成果以及亟需解决的前沿问题;第2章介绍了雷达极化学的基础理论,从物理层面揭示了雷达目标信号、干扰信号的极化本质特征;第3章介绍了雷达极化测量方法;第4章着重讨论了极化抗噪声压制干扰的相关问题:第5章介绍了利用极化信息鉴别有源假目标的研究成果;第6章讨论了极化抗有源角度欺骗干扰的相关问题。

《雷达极化抗干扰技术》内容以战场电磁环境为背景,充分考虑了工程应用中涉及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方法和结论对于雷达系统优化设计、提高雷达抗干扰和目标识别能力等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可供从事雷达电子战领域的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学科研究生的教材和学习参考书。

章节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雷达对抗技术的发展现状

1.2.1 雷达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雷达抗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雷达极化抗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

1.3.1 雷达极化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3.2 雷达极化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3.3 极化抗压制干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3.4 极化抗欺骗干扰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2章 雷达极化基础理论

2.1 引言

2.2 电磁波的极化及其表征

2.2.1 完全极化电磁波及其表征

2.2.2 部分极化电磁波及其表征

2.2.3 瞬态极化电磁波及其表征

2.2.4 随机极化电磁波及其表征

2.2.5 电磁波极化表征方法的相互关系

2.3 天线的极化特性及其表征

2.3.1 天线极化特性的表征

2.3.2 基于测量数据的雷达天线极化特性分析

2.4 雷达目标的极化特性及其表征

2.4.1 经典表征方法

2.4.2 瞬态极化表征方法

2.4.3 典型雷达目标的极化特性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雷达极化测量方法

3.1 引言

3.2 分时极化体制测量方法

3.3 同时极化体制测量方法

3.3.1 同时极化体制测量原理

3.3.2 复合编码同时极化体制测量方法

3.4 基于辅助天线的雷达目标极化散射矩阵的估计方法

3.4.1 主辅天线的接收信号模型

3.4.2 极化散射矩阵的估计算法

3.4.3 基于暗室测量数据的仿真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噪声压制式干扰的极化抑制

4.1 引言

4.2 单极化雷达抗噪声压制干扰

4.2.1 噪声压制式干扰的分类与特点

4.2.2 单极化干扰的极化损耗

4.2.3 随机极化干扰的极化损耗

4.2.4 典型场景极化损耗的建模仿真与结果分析

4.3 全极化雷达抗噪声压制干扰

4.3.1 极化状态参数的估计

4.3.2 典型极化滤波器

4.3.3自适应极化迭代滤波及其性能分析

4.3.4 干扰背景下的目标极化增强

4.3.5 基于辅助天线的自卫压制干扰的极化对消方法

4.4 极化对抗性能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4.4.1 压制干扰的典型评估指标

4.4.2 极化对抗性能的评估指标

4.4.3 压制式干扰效果的评估方法

4.5 小结

第5章 欺骗式假目标干扰的极化鉴别

5.1 引言

5.2 有源多假目标的极化鉴别

5.2.1 有源欺骗式干扰的分类与特点

5.2.2 极化雷达的接收信号模型

5.2.3 有源假目标极化识别方案的设计

5.2.4.真假目标极化识别的性能分析

5.3 转发式假目标干扰的极化鉴别

5.3.1 固定极化假目标的鉴别

5.3.2 极化调制假目标的鉴别

5.4 拖引欺骗干扰的极化鉴别

5.4.1 雷达距离拖引欺骗干扰的原理

5.4.2 距离拖引干扰的极化识别与抑制

5.4.3 计算机仿真与结果分析

5.5 基于辅助天线的有源假目标的极化鉴别

5.5.1 主辅天线的接收信号模型

5.5.2 有源假目标欺骗干扰的极化鉴别

5.5.3 极化鉴别的性能分析

5.6 有源假目标干扰效果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5.6.1 有源假目标干扰效果的影响因素

5.6.2 有源假目标干扰效果的评估指标体系

5.6.3 有源假目标干扰效果的评估方法

5.7 小结

第6章 角度欺骗干扰的极化抑制

6.1 引言

6.2 交叉极化角度欺骗干扰的极化识别与抑制

6.2.1 交叉极化角度欺骗干扰的建模

6.2.2 极化雷达的角度测量算法

6.2.3 交叉极化角度欺骗干扰的识别与抑制

6.3 低空镜像角闪烁“干扰”的极化抑制

6.3.1 扩展目标的角闪烁及其抑制

6.3.2 低空远距离区角闪烁模型

6.3.3 目标、镜像回波参数

6.3.4 两点源角闪烁极化抑制原理

6.3.5 极化分集的设计

6.3.6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6.4 小结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雷达极化抗干扰技术是2010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永桢。

得书感谢您对《雷达极化抗干扰技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5G无线网络及关键技术 电子书
1. 5G属前沿技术,本书内容领先业界,全面介绍5G相关技术。 2. 本书集合业界领先通信企业在5G方面的全新研究成果,内容深入、丰富。 3.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研究,此前出版过3本移动通信相关图书。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 电子书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领域的专家邬贺铨院士作序并推荐。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书中有8章内容,各内容单独成章节,可以有的放矢;本书特点是每章节都有一张彩色的内容概览图,读者可以对5G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更有层次感,架构感,对深入了解全书的内容更有把握。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是一本以5G技术和通信协议为基础,从理论分析到规划设计建设实践的工具书。书中对5G无线网关键技术、空口物理层协议,基站覆盖、容量基本能力分析,基站设备的发展演进,无线网络规划、设计,室内覆盖系统方案都有详细的介绍。 《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一书的作者均在项目一线从事无线网规划、咨询、设计多年,有非常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本书与市场中的同类书相比,更侧重于理论结合工程实践,从系统参数到原理实现,从通信设备到工程建造都有详细介绍,无论是参与过5G试验网,还是初次接触5G的人员均可受益,均可强化自己的通信系统知识,掌握基本的5G技术,收获颇丰。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及关键技术 电子书
本书结合未来5G网络演进趋势全面讨论了5G移动边缘计算(MEC)及相关关键技术,内容涵盖5G网络需求与架构、MEC应用场景及需求分析、MEC系统架构及部署组网策略、以及MEC系列关键技术,包括本地分流、缓存与加速、网络能力开放、移动性管理、固移融合、计算任务卸载等不同层面。本书可供具有一定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通信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读物。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空口特性与关键技术 电子书
5G一线的通信专家力作; 内容基于3GPP R15标准; 对3GPP标准的制定过程有详细介绍。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原理与设计 电子书
本书作者在大唐电信集团长期从事多天线波束赋形技术研究开发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丰富经验,能够从工程技术与标准化角度为读者提供深入独到的见解。同时,东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相关领域的资深学者也作为部分章节的负责人参与了撰写工作,进一步从理论层面增强了此书的参考价值。 此前,业界没有对大规模天线原理和工程应用进行系统阐述的书籍,适应将到来的5G研究和应用热潮。国际标准化组织目前正在开展5G标准制定工作,我国也将在2020年部署5G网络。 本书体现了国内在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技术领域中“产、学、研、用”紧密协作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