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来龙去脉(外二种)

中国书法的来龙去脉(外二种)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邓散木先生谈中国书法史的演变。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收录了邓氏关于书法史的文章。其中,《中国书法的来龙去脉》连载于1957年1期、2期及4期《新观察》,主要梳理了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

由于上述文章发表较早,至20世纪80年代己不易为读者所觅得,故邓国治又据邓氏遗稿整理成《谈谈中国书法的演变》一文,刊发于1985年期《书谱》杂志,其主要观点与《中国书法的来龙去脉》一致,唯更为简括凝练。

与上述两篇文章不同,自《王羲之博采众长》至《赵之谦书法的新评价》乃是邓氏就历代有名书法家所撰写的评述文字,内容涉及各家书法特点、在书法目前的地位以及对当下书法学习的借鉴意义等方面。这些文章,除《看秦桧的字》发表于1979年第3期《书谱》杂志外,其他各篇均发表于1961年至1963年《新民晚报》之《临池偶得》栏目中。

至于《论书杂诗》一文,其早发表于1937年0期《长城》杂志,后收入邓国治所编《邓散木诗选》中。此部分文章的出版,均以初发表书刊为底本,予以重新标点整理。

另外,本书还收录了邓氏谈论篆刻的文字两种,其一为《锲坐谈话》,早发表于1936年第3期《快乐家庭》,内容为承袭传统印论形式所总结的治印经验。其一为《印语》,早发表于1982年第5期《文艺研究》,为邓国治辑录的邓散木边款、书信中讨论篆刻的内容,其中颇多创作的甘苦之言,是研究篆刻以及邓氏艺术的重要材料。

作者简介

作者邓散木(1898—1963),初名铁,字钝铁,号粪翁、一夔、一足等。名居室为厕简楼,遂号厕简子。复因长于诗、书、印,而短于词、画,故亦自署三长两短斋。上海市人。

早年由李肃之发蒙,壮岁师事萧蜕(蜕庵)、赵石(古泥)学习书法和篆刻,艺事遂得大进。工四体书,楷书以唐楷为根柢,尤得欧书风貌为多;行、草宗二王,旁及晚明诸家。而于篆刻着力深,既系统学习虞山派的风格,得其真传,又兼收并蓄,从古陶文、封泥中汲取精华,形成了自家面貌,于沉雄朴茂、大气磅礴中寓潇洒遒劲之致,得与齐白石并称“南邓北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应人民教育出版社邀请举家迁至北京,从事书法普及读物的编写工作,直至病逝。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中国书法的来龙去脉

从一根绳子说起

八卦

画龙像龙,画虎像虎

鬼话连篇

在骨董堆里

“祖龙”的伟绩

规行矩步,手舞足蹈

草草不恭

从闰统到正统

结一下总帐

谈谈中国书法的演变

王羲之博采众长

王献之的故事

“匆匆不暇草书”

两位和尚书家

欧字的欣赏

米南宫的“刷”字

看秦桧的字

谈谈赵字

傅青主的“四毋”

郑板桥的六分半书

金冬心的“漆书”

刘石庵自创一格

勤学苦练的何绍基

赵之谦书法的新评价

论书杂诗

锲坐谈话

印语

中国书法的来龙去脉(外二种)是2021年由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出版,作者邓散木。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书法的来龙去脉(外二种)》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近代中国的多元审视 电子书
近代中国命运多舛,被迫走出中世纪相对封闭、停滞的发展道路,被强行卷入国际体系之中,要认识这样一段变化快速和巨大、充满多面性和不平衡性的历史,需要历史与现实的理性对话,也亟待引入历史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验证。本书充分发掘各类历史文献,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清末新政、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时刻,重新探讨梁启超、蔡元培等重要历史人物,史料丰赡,论证有力,叙事清晰,颇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的政情与世态。
党员干部必备的中国智慧 电子书
本书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纲,分析并总结出中国人在修身处世、治家治学、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并大量引用古代经典案例,以帮助党员干部拓展传统文化知识,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塑造高尚品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文化视野的中国古代科技 电子书
从文化史的角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状况的总结。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电子书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电子书
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