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融学术性和普及性于一炉的《文心雕龙》全注全译本。
内容简介
《文心雕龙》被称为“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因其“体大虑周”而备受现当代学人推重。研究它的学问成为一门显学,被称为“龙学”。
在诸多译注本中,陆侃如和牟世金先生撰写的《文心雕龙译注》,因其注释准确详明、翻译圆融畅达而成为经典。
作者简介
作者刘勰(约公元465——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大沈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说明
引论
一、产生《文心雕龙》的历史条件
二、刘勰的生平和思想
(一)
(二)
(三)
(四)
(五)
三、《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
(一)
(二)
(三)
四、论文叙笔——对前人创作经验的总结
(一)“原始以表末”
(二)“释名以章义”
(三)“选文以定篇”
(四)“敷理以举统”
五、创作论
(一)割情析采
(二)创作论的总纲
(三)摛神、性
(四)图风、势
(五)苞会、通
(六)阅声、字
(七)《总术》
六、批评论
结语
一、 原道
(一)
(二)
(三)
(四)
二、 征圣
(一)
(二)
(三)
(四)
三、 宗经
(一)
(二)
(三)
(四)
四、 正纬
(一)
(二)
(三)
(四)
(五)
五、 辨骚
(一)
(二)
(三)
(四)
六、 明诗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七、 乐府
(一)
(二)
(三)
(四)
八、 诠赋
(一)
(二)
(三)
(四)
(五)
九、 颂赞
(一)
(二)
(三)
(四)
(五)
十、 祝盟
(一)
(二)
(三)
(四)
(五)
十一、 铭箴
(一)
(二)
(三)
(四)
十二、 诔碑
(一)
(二)
(三)
(四)
(五)
十三、 哀吊
(一)
(二)
(三)
(四)
(五)
十四、 杂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十五、 谐隐
(一)
(二)
(三)
(四)
十六、 史传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十七、 诸子
(一)
(二)
(三)
(四)
十八、 论说
(一)
(二)
(三)
(四)
(五)
十九、 诏策
(一)
(二)
(三)
(四)
二十、 檄移
(一)
(二)
(三)
(四)
二一、 封禅
(一)
(二)
(三)
(四)
二二、 章表
(一)
(二)
(三)
(四)
二三、 奏启
(一)
(二)
(三)
(四)
二四、 议对
(一)
(二)
(三)
(四)
(五)
二五、 书记
(一)
(二)
(三)
(四)
二六、 神思
(一)
(二)
(三)
(四)
二七、 体性
(一)
(二)
(三)
(四)
二八、 风骨
(一)
(二)
(三)
(四)
二九、 通变
(一)
(二)
(三)
(四)
(五)
三十、 定势
(一)
(二)
(三)
(四)
(五)
三一、 情采
(一)
(二)
(三)
(四)
三二、 熔裁
(一)
(二)
(三)
(四)
(五)
三三、 声律
(一)
(二)
(三)
(四)
三四、 章句
(一)
(二)
(三)
(四)
(五)
三五、 丽辞
(一)
(二)
(三)
(四)
三六、 比兴
(一)
(二)
(三)
(四)
三七、 夸饰
(一)
(二)
(三)
(四)
三八、 事类
(一)
(二)
(三)
(四)
三九、 练字
(一)
(二)
(三)
(四)
(五)
四十、 隐秀
(一)
(二)
(三)
(四)
四一、 指瑕
(一)
(二)
(三)
(四)
四二、 养气
(一)
(二)
(三)
(四)
四三、 附会
(一)
(二)
(三)
(四)
四四、 总术
(一)
(二)
(三)
(四)
四五、 时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四六、 物色
(一)
(二)
(三)
(四)
四七、 才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四八、 知音
(一)
(二)
(三)
(四)
(五)
四九、 程器
(一)
(二)
(三)
(四)
(五)
五十、 序志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参考书目
文心雕龙译注是202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南朝梁] 刘勰。
得书感谢您对《文心雕龙译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