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视角下的行政法治

实践视角下的行政法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关注我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制度的建设与发展历程。

内容简介

全书考察我国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与制度改革,聚焦《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关于行政诉讼的司法解释、司法政策在实践中的运行状况,分析这些行政法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凸现出来的困境与问题,以期通过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说明制度的问题,对完善中国行政法制度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作者沈福俊,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研究生导师组组长,上海市精品课程“行政法学”主持人。中国行政法学会理事、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

2015年受聘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2018年受聘为中共上海市委法律顾问。华东政法大学中夏政府法律顾问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中夏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行政法治理念与依法行政

第一节 行政许可法:中国当代行政法治理念的总结与深化

一、行政许可法:中国当代行政法治经验的阶段性总结

二、从行政许可法的若干制度看行政法治理念的深化

三、结语

第二节 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依法行政

一、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与政府职责

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依法行政原则的适用

三、完善对突发事件常规管理的思考

四、结语

第二章 行政法原理的司法适用问题研究

第一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司法适用问题探究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从理论高阁走向司法审判前台

二、理论前提:行政法基本原则能够并应该在行政诉讼中得到适用

三、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实践之路:通过判例确认与发展法律

四、制度化构想:我国行政法诉讼中以判例形式适用行政法基本原则机制之建构

第二节 行政法原理的司法适用:困境与选择

一、关于我国首例依行政法原理判决的行政诉讼案件

二、西方国家行政法原理在行政法中的地位

三、我国行政审判依据中单一成文法主义的不足

四、以司法解释与判例相结合的形式确立行政法原理在司法审查中的地位

五、结语

第三章 行政主体相关问题研究

第一节 “大政府”理念应当彻底革除

一、行政频频干预司法显示了个别地方政府的“强权”与“霸道”

二、行政频频干预司法的原因在于“大政府”理念下行政与司法的“一体化”

三、摒弃“大政府”理念应当以尊重司法的独立品格和依法行政为前提

四、尊重司法的独立品格是现代政府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五、尊重司法的独立品格同样应当以政府依法行政为前提

六、尊重司法和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应当完善相应责任机制

七、结语:革除“大政府”理念并让政府谨慎行使权力是法治的重要目标之一

第二节 企业作为被授权组织的有关问题探讨

一、企业作为被授权组织问题概说

二、企业作为被授权组织的条件

三、企业被授权应具备的法律特征

四、企业作为行政主体应与其民事主体身份加以区分

第四章 行政裁量权与规范性文件监督问题研究

第一节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控制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合理性与被滥用的可能性

二、行政自由裁量权与行政合理性原则

三、对自由裁量权的依法控制是行政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完善对行政立法之外的其他抽象行政行为监督的思考

一、现状与问题

二、强化对行政机关的其他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是促进依法行政进而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

三、关于我国《行政复议法》第7条的规定和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机关的其他抽象行政行为法律监督的思考

第五章 行政处罚相关问题研究

第一节 立法本意与行政执法实践的冲突与协调

一、案例引申出的话题

二、现实的冲突:对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的不同认识

三、对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的理解:以现代法治的正当程序理念为基础

四、走出行政执法的误区:完善立法解释机制

五、结语

第二节 部门规章行政处罚设定权的合法性分析

一、前言

二、执行性立法:我国《立法法》规制下的部门规章权限

三、部门规章行政处罚设定权:与既有立法权限的矛盾与冲突

四、走法制统一之路:取消部门规章行政处罚设定权

五、结语

第六章 行政许可相关问题研究

第一节 国务院决定行政许可设定权:问题与规制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务院决定行政许可设定权之性质

三、《行政许可决定》以及实施状况分析

四、对国务院决定行政许可设定权的规制

五、结语

第二节 部门规章为什么没有行政许可设定权

一、问题的提出

二、我国行政立法语境下的部门规章

三、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比较:不同的立法功能决定了部门规章没有行政许可设定权

四、结语:《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意义

第三节 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行政许可设定权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行政许可设定权之依据:临时性许可的不足

三、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行政许可设定权:从临时性许可走向完善的路径

四、结语

第七章 行政强制相关问题研究

第一节 法律应当如何保障行政权的有效行使

一、问题的提出

二、《行政强制法》第44条:与违法建筑强制拆除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以及时恢复公共秩序为目的的地方探索:以上海的探索为例

四、启示:法律应当如何保障行政权的有效行使

五、结语

第二节 非诉行政执行裁执分离模式的法律规制

一、我国非诉行政执行的裁执合一与裁执分离体制

二、由法院主导的非诉行政执行裁执分离模式探索存在明显法律缺陷

三、裁执分离模式中“政府实施”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法律障碍

四、建立非诉行政执行裁执分离制度的法治化路径

五、结语

第八章 行政征收与行政协议相关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不合理的行政收费应当彻底革除

一、政府行政收费的合法性屡遭质疑

二、实践中政府行政收费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分析

三、以《立法法》和《行政收费法》规制行政收费

四、结语

第二节 我国土地储备范围的法学透视

一、引言:备受争议的土地储备制度

二、“商业拆迁”是否属于土地储备的范围:源于案例与制度层面的思考

三、土地储备制度功能偏差:土地储备范围被误读的关键原因

四、“土地财政”理念下的土地储备实践:与政府职能和依法行政原则的背离

五、结语:土地储备范围的法治化前景

第三节 司法解释中行政协议定义论析

一、行政行为范畴内的行政协议并不以“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为条件

二、行政协议定义中“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与行政诉讼制度及实践之间的矛盾

三、在实现行政诉讼功能的前提下科学界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中的“行政协议”

第九章 信息公开与服务行政

第一节 建立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相适应的保密制度

一、建设阳光政府需要修改《保密法》

二、强化保密还是强化公开:《保密法》修改的价值取向

三、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前提下寻求信息公开与信息保密的协调和统一

第二节 城市群租者的居住权保护问题分析

一、由群租现象所引出的话题

二、“整治”群租所凸显的法律缺陷

三、面对群租,政府应当如何作为

四、结语

第十章 行政复议相关问题研究

第一节 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基本目标的重塑

一、以纠正错误为基本目标的局限性

二、以解决纠纷为基本目标的局限性

三、以权利救济为基本目标的局限性

四、行政复议制度应当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为基本目标

五、行政复议制度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的可能路径

六、结语

第二节 行政复议委员会体制的实践与制度构建

一、我国行政复议体制的缺陷在于对“内部监督制度”的刻意追求

二、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是走出行政复议困境的体制创新之举

三、修改《行政复议法》促进行政复议委员会体制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第三节 行政复议应当拥有最完善的行政程序

一、行政复议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拥有最完善的行政程序

二、我国目前行政复议程序与听证程序之比较

三、结语

第四节 我国行政复议听证程序的实践与制度发展

一、引言

二、从原则上的书面审查方式到有限的听证审理程序的演变

三、我国行政复议听证程序在制度上的确立及其局限性分析

四、完善听证制度是我国行政复议审理制度发展的方向

第五节 对行政复议的司法监督:现实问题与解决构想

一、我国行政复议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的若干表现

二、行政诉讼对行政复议监督体制的缺陷

三、完善行政诉讼对行政复议监督机制的构想

第六节 复议机关共同被告制度之检视

一、复议机关共同被告制度所导致的实践困境

二、一个不合常规的行政诉讼被告制度

三、复议机关共同被告制度合理性批判

四、合理对待复议机关共同被告制度

五、结语

第十一章 行政诉讼相关问题研究

第一节 论行政诉讼观念与行政诉讼立法

一、影响行政诉讼立法与实践的几个主要观念

二、完善行政诉讼立法的思考

第二节 论行政诉讼司法解释对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贡献

一、行政诉讼司法解释丰富了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

二、通过拓宽可诉性行政行为范围使行政活动受到较为广泛的司法监督

三、原告资格的进一步明确使公民的行政诉权得到全面的保护

四、通过对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规定明确行政证据的一般规则

五、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需要规范我国相应的行政审判

第三节 行政诉讼视角下法院与行政机关关系的法律规制

一、引言

二、行政诉讼管辖制度变革的宗旨在于规制法院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三、行政诉讼实践中法院与行政机关“非正常关系”的几种表现

四、司法解释为规制行政诉讼中法院与行政机关关系所作的努力

五、《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关键是依法规制法院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六、结语

第四节 论“穷尽行政救济原则”在我国之适用

一、我国行政诉讼的前置条件所存在的问题

二、救济途径选择结果的不同使公民权利的保护陷入两难境地

三、实现公民权利的有效途径:在一定范围内确立“穷尽行政救济原则”

四、结语

第五节 基层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管辖制度改革论析

一、“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使行政审判陷入困境

二、基层人民法院因管辖制度产生的行政审判困境需特殊制度治理

三、《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有关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权的规定评说

四、基层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管辖权改革的路径探索

五、并不多余的余论

第六节 论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认识及其发展

一、我国“相对人原告资格论”的缺陷

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认识的发展

第七节 论行政证据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一、行政证据的意义

二、从行政诉讼证据认识行政证据

三、行政诉讼规范对行政证据方面的有关规定

四、我国在行政证据制度中应进一步确立的规则

五、结语

第八节 论行政诉讼被告举证规则的优化

一、被告举证规则在行政诉讼制度中的特殊地位

二、行政诉讼被告举证规则的现状分析

三、我国行政诉讼被告举证程序规则的优化

四、结语

第九节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构建的法治化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二、行政诉讼简易程序需求的正当性与简易程序试点的违法性之间的矛盾

三、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构建应通过修改《行政诉讼法》实现

四、结语

第十节 和谐统一的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

一、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与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的有关规定

二、由法院“积极探索”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有违“法律保留”原则

三、行政诉讼的“协调和解”必须以完善法律制度为前提

四、并不多余的余论

后记

实践视角下的行政法治是201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沈福俊。

得书感谢您对《实践视角下的行政法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