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本书总第37辑,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政治哲学、劳动理论、公正理论及其指导作用做了深度解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成果的理论内涵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发展和治理等问题做了深入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王伟光,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正部长级),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顾问。1987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期文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编辑委员会
历史唯物主义永远是我们党的理论指南,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灵魂和精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讲话精神
论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定位
马克思的异化批判逻辑及“同构互塑”辩证考察
劳动在唯物史观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理论及其实践启示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对象性活动原则及其批判——对“第三手稿”的分析与解读
现实批判与理想指向的统一——马克思资本批判的鲜明特征
《资本论》是否缺失了雇佣劳动部分?——莱博维奇与罗斯多尔斯基的理论之争
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重大使命
论恩格斯“历史合力论”和新时代治国理政
群众史观与习近平对群众史观的新发展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探析
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论述研究
关于改革认识上的三个前提性问题
军事发展的连续性与军队现代化
守正创新:新时代重要的方法论命题
扬弃市民社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马克思国家理论与法哲学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不公正与抽象公正的批判
人民中心论的现实与实现
论美好生活需要与人的本质
论美好生活的哲学意蕴及其实现
生命实现的三重形式:知识、文化与修为的唯物史观解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学理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成就与生态贡献
大内Z理论的适用性探究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章程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人员名单
唯物史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唯物史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暨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第八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稿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4辑总第37辑)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王伟光。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20年第4辑总第37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