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教授贝克尔的代表作。
内容简介
经济学家通常接受这样一个古老的格言,即“人各有好,口味无法说解”。而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获得者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却不这样认为,在行文生动的论文集中,贝克尔直面偏好与价值观的问题:它们如何形成及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他认为,过去的经历以及社会影响形成两种基本的资本存量:个人资本和社会资本。在此基础上,他运用这些概念对广告宣传的效应、同辈压力的影响、成瘾性行为的本质以及习惯的功能进行了评价。这一理论框架有望对许多以前被经济学家认为超出他们的研究范畴之外的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问题作出阐述。
作者简介
作者加里·S.贝克尔,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教授.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著作《歧视经济学》(1957)、《生育力的经济分析》(1960)、《人力资本》(1964)、《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1976)、《家庭论》(1981)和《口味的经济学分析》(1996)。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主编的话
中文版序言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个人资本
1 偏好与价值观
1.1 引言
1.2 偏好的扩展
1.3 个人资本
1.4 社会资本
1.5 经济活动对偏好的影响
1.6 内生性偏好与福利标准
1.7 行为是理性的吗
2 口味各异,难言好坏
2.1 消费者选择的新理论
2.2 口味的稳定性与“成瘾性行为”
2.3 口味的稳定性与习惯和传统
2.4 口味的稳定性与广告
2.5 潮流和风尚
2.6 结论
3 理性上瘾行为理论
3.1 引言
3.2 模型
3.3 动态分析
3.4 邻近互补性与上瘾行为
3.5 价格的持久性变化
3.6 价格的暂时性变化与生命周期事件
3.7 突然停止法与无节制行为
3.8 总结
4 理性成瘾性模型及价格对消费的影响
5 香烟上瘾行为的经验分析
5.1 基本模型
5.2 缺乏预见性的上瘾模型
5.3 数据和实验实施
5.4 实证结果
5.5 垄断与上瘾行为
6 习惯、成瘾性行为与传统
6.1 引言
6.2 习惯
6.3 易引起反感的比较
6.4 价格与财富效应
6.5 偏好的形成
6.6 承诺、制度与文化
6.7 结论
第二部分 社会资本
7 看待生活的经济学方式
7.1 经济学方法
7.2 对少数族群的歧视
7.3 犯罪与惩罚
7.4 人力资本
7.5 家庭的形成、解散和结构
7.6 结语
8 社会相互作用理论
8.1 引言
8.2 理论框架
8.3 应用
8.4 总结
9 关于餐馆定价行为及影响价格的社会因素的其他例子的说明
10 作为喜好品或厌恶品的广告宣传的简单理论
10.1 简介和概述
10.2 一个广告模型
10.3 广告、竞争和需求弹性
10.4 广告宣传与福利
10.5 来自电台和电视台广告的负效用
11 行为准则及偏好的形成
11.1 引言
11.2 上层阶级内部的合作
11.3 “礼拜”与行为准则的形成
11.4 总结
12 配偶与乞丐:爱与同情
12.1 引言
12.2 乞讨行为与同情
12.3 爱情与婚姻
12.4 变幻无常的爱与离婚行为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当代经济学译库
偏好的经济分析是2015年由格致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加里·S.贝克尔。
得书感谢您对《偏好的经济分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