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探寻儒学的现代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儒学研究方面论文的汇编,展现出作者对儒学现代意义所作的思考。书中探讨了儒家思想第三期发展可能性问题,阐述了作者长期思考与关注的儒家哲学中的真善美、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普遍和谐、内在超越性、内圣外王之道、道始于情、和而不同等理论问题,并分析了之所以编纂《儒藏》的原因、意义等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汤一介,湖北省黄梅县人,生于天津。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1956年起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三智文化书院、什刹海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代表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等。大部分著作与论文已结集为十卷本《汤一介集》出版。主编有《汤用彤全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九卷本《中国儒学史》(与李中华共同主编)、十一卷本《中华佛教史》(与季羡林共同主编)等著作。以古稀之年主持大型文化工程《儒藏》(精华编)的编纂,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国现代学术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前言
论儒学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一、儒学的“反本开新”
二、儒学与“新轴心时代”
三、儒学的三个视角
四、儒学与“和谐社会”建设
关于儒家思想第三期发展可能性的探讨
关于儒学第三期发展问题
儒学能否“现代化”?
论儒家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
一
二
论“天人合一”
论“知行合一”
论“情景合一”
论“普遍和谐”
论“内在超越”
论“内圣外王”
论《周易》哲学的本体论和宇宙构成论
论“道始于情”与儒学的性情说
一、论“道始于情”
二、先秦古籍中之“性”
三、先秦儒家重“情”之根据
四、论“情生于性”
五、辨“情”、“欲”
论“和而不同”的价值资源
论儒家的“礼法合治”
一
二
三
“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论儒家的“忧患意识”
儒学与经典诠释
儒学与外来文化的传入
一、儒学与印度佛教的传入
二、儒学与“西学”的传入
儒学与建构性后现代主义
一、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二、20世纪90年代两种思潮在中国的兴起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时期,它在面对全球化的态势下很可能对人类社会作出划时代的新贡献
论新轴心时代的中国儒家思想定位
儒家伦理与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
我们为什么要编纂《儒藏》?
再谈我们为什么要编《儒藏》
《儒藏》工程的意义、构想及进展
关于编纂《儒藏》的意义和几点意见
一
二
读《南冥集》所得
一、敬内义外之义
二、下学上达之义
三、出处大节之义
附录一 寻求“全球伦理”的构想
主题演讲:寻求“全球伦理”的构想
现场答问:人类的前途不是悲观的
附录二 我们在面对一个怎样的孔子
孔子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研究孔子和儒学
新轴心时代要什么样的诠释学
学者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附录三 儒学何用?——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昨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开讲,提出“复兴儒学必须有问题意识”
民族复兴必然先文化复兴
今天怎样看待儒学?
儒学要复兴必须有问题意识
附录四 “反本”是为了“开新”——专访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院长汤一介教授
附录五 尊师重教,首重孔子的精神——专访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
在儒学中寻找智慧(汤一介集)是201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汤一介。
得书感谢您对《在儒学中寻找智慧(汤一介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