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艺思想视野下的文史研究新探

儒家文艺思想视野下的文史研究新探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文史研究的三篇经典文章。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三篇文章,“汉代巴蜀三杰与《文心雕龙》”探讨了司马相如、王褒、扬雄以杰出的文学创作、学术成就和文艺理论对《文心雕龙》作出的贡献。“清代辑佚第一家:马国翰藏书研究”,以《玉函山房藏书簿录》为中心,从藏书来源、种类与数量、版本、应用四个方面,对其藏书做了研究,“《平家物语》与《三国演义》儒家文化之比较”,将二者放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作比较,通过文化考察和文本细读,分析其忠义观、天命观等异同。

作者简介

作者王万洪,四川师范学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汉代巴蜀三杰与文《心雕龙》

一、序论:树德建言,扬雄影响

二、文之枢纽:五经含文,三杰模范

三、论文叙笔:蜀中三杰对《文心雕龙》文体论的影响

四、剖情析采:巴蜀三杰在创作论中的突出贡献

五、笼圈条贯:巴蜀三杰与《文心雕龙》批评论

结语

清代辑佚第一家:马国翰藏书研究

一、藏书来源

二、藏书种类与数量

三、藏书版本

四、藏书应用

五、《玉函山房藏书簿录》内容解析

《平家物语》与《三国演义》儒家文化之比较

一、绪论

二、神道和魂与剑胆琴心

三、盛者必衰与成王败寇

四、女性:政治的符码与人情的寄托

结语

参考书目

一、专著

二、论文

后记

儒家文艺思想视野下的文史研究新探是2014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万洪。

得书感谢您对《儒家文艺思想视野下的文史研究新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儒家义利观逻辑演变的唯物史观阐析 电子书
本书主要论述了儒家义利观的四次演变即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隋唐时期、宋至明中叶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儒家义利观贯穿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史,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隋唐、两宋、明清等发展阶段,其中先秦和宋明时期是“义利之辨”的论辩高峰。
思维导图与学习:学习科学与技术新探 电子书
本书以思维导图为主线,将思维导图与学习科学的新的学习理念巧妙结合,向学习者提供全新的思维方法,是学习科学与技术的新探,可大大节省学习者研究学习方法的时间。主要内容包括:思维导图与大学学习、五项学习技术、多元智能、思维导图与开发个人潜能等。
易学研究新视野:从综合百家到融通三教 电子书
《周易》素称“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传统社会必读的文化经典、智慧经典。本书广泛搜求、认真解读相关文献资料,充分吸收、借鉴学术界以往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简要评述了《周易》的结构形式和流传过程、核心思想及当代价值等,系统考察了《周易》经传与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内在关联,深入探寻了易学思想在儒释道文化融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表现形式,并力求多角度、全方位诠释、总结当代易学研究成就。
论集体主义的历史谱系: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型构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于儒家文化的理论视野,运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以及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集体主义的历史谱系,追问集体主义的“问题化历史”,具体阐述了集体主义的原始起源、逻辑形成、历史构象、文化表征、教化方式、近代型变和论域延展等问题,较为完整地阐释了传统社会“个体与集体”的理论型构与内在关系,有力回应了集体主义的历史不在场观点,巧妙驳斥了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不讲个体利益的片面观点。
拉康导读(下) 电子书
本书从拉康最初的理论出发,阐述了拉康工作的理论和临床基础。它需要展现这些基础与弗洛伊德的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展现在言说主体中决定着快乐、无意识和能指之间关系的一些重要的元心理学概念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