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独立分析经济权利的基本内涵、历史根源和兴起表现。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人权为研究视角和出发点,通过对人权视野下的经济权利进行独立、详细的研究,形成有关人权中经济权利的系统理论。
在具体内容上,本书结合其他法学学科知识,详细探讨了人权中经济权利独立研究的必要性,经济权利的基本含义、兴起原因、属性、权利内容,经济权利保障的国家义务、实现与评价机制,以及中国经济权利保障等问题。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经济权利的保障需要良好的经济条件和法治条件,保障经济权利是实现社会资源正义分配的重要手段;加强经济权利的保障需要提升宪法在经济权利保障中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在人权保障方面的作用。当前中国需要通过良好的法律制度设计,实现社会资源公平、公正、合理分配,提高经济权利保障水平。
作者简介
作者王方玉,1979年出生于江苏泗洪,本科就读于兰州大学法学院,硕士、博士就读于南京大学法学院。现为华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出版说明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经济权利的人权界定
第一节 经济权利概述
一、经济权利的基本含义
二、经济权利的应用领域
第二节 人权中的经济权利
一、经济权利与其他基本人权的比较
二、经济权利的构成
三、经济权利的人权位阶
第三节 经济权利的制度历程
一、近代宪法中的经济权利
二、全球性人权文件中的经济权利
三、区域性国际人权文件中的经济权利
第二章 古典人权运动的批判
第一节 古典人权运动概况
一、古典人权思想的形成
二、古典人权运动的观念基础
三、古典人权运动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古典人权运动的缺陷
一、古典人权运动的观念缺陷
二、古典人权运动的现实缺陷
三、古典人权运动的缺陷与人权的新发展
第三章 经济权利的兴起
第一节 经济权利兴起的思想动力
一、社会人权论
二、尊严人权观
三、新自由主义
四、社会连带主义
五、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第二节 经济权利兴起的经济社会动力
一、经济动力
二、政治动力
三、国际因素
第三节 经济权利兴起的表现
一、人权观念的改变
二、国家作用的转变
三、人权内容的扩展
四、人权运动的国际化
第四章 经济权利的规范分析
第一节 经济权利的属性与价值目标
一、经济权利的属性
二、经济权利的价值目标
第二节 经济权利的分配正义
一、自由主义分配正义的缺陷
二、权利分配的不同原则
三、经济权利的正义分配原则
第三节 经济权利的权利主体
一、作为自由权的权利主体
二、作为社会权的权利主体
三、作为集体权利的权利主体
第四节 经济权利保障的国家义务
一、国家义务的双重属性
二、国家保障经济权利的基本义务
第五章 经济权利的实现与评价
第一节 经济权利的可实现性
一、有关经济权利可实现性的争议
二、经济权利实现的特点
第二节 经济权利的保障机制与救济
一、权利保障与权利救济
二、经济权利保障的基础条件
三、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
四、经济权利的国际法保障
五、经济权利的司法救济
第三节 经济权利的评价机制
一、权利实现的一般评价标志
二、经济权利评价的特殊要求
三、经济权利的评价指标
第六章 经济权利的体系
第一节 经济自由权
一、经济自由的含义
二、经济自由权的形成
三、经济自由权的内容与保障
第二节 经济平等权
一、经济平等权的概述
二、经济平等权的层次
三、经济平等权的保障
第三节 财产权
一、财产权的内涵
二、财产权的人权特性与人权价值
三、财产权在国际公约中的体现
四、财产权的保障
第四节 工作权
一、工作权概述
二、工作权的权利内容
三、工作权保障的国家义务
第五节 适当生活水准权
一、适当生活水准权的内涵
二、适当生活水准权的基本要求
三、适当生活水准权的评价与救济
第七章 经济权利在中国
第一节 中国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及不足之处
一、新中国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历史
二、现行宪法对经济权利的保障
三、现行宪法保障经济权利的不足之处
第二节 中国经济权利保障的完善
一、改进相关法律制度
二、提高司法保障经济权利的能力
三、提升国际公约的履行水平
第三节 国家治理与经济权利保障
一、法治语境下的创新社会管理
二、创新社会管理与经济权利
三、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与经济权利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经济权利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人权视野下的经济权利研究是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方玉。
得书感谢您对《人权视野下的经济权利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