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哲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本辑是总第30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组编,所收录的文章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文本、历史、理论和现实等领域,着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作了翔实的阐述,集中展现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老、中、青三代学者的最新研究动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编辑委员会
本辑特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一 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习近平同志是主要创立者,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和话语特点
四 为全党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我们党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关于信仰信念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中)
一 如何认识共产主义理想
二 如何认识苏联解体
三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对错误社会思潮的批判及其现实启示
一 从马克思恩格斯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加深对社会思潮本质的认识
二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错误思潮的主要特点
三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批判错误社会思潮的现实启示
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现代意涵
一 市民社会作为中介基地与矛盾根源
二 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向度与世界史意义
三 “市民社会-国家”的二元构架与理论困境
黑格尔符号思想:一种伦理价值的去魅
一 问题的提出:黑格尔符号思想的伦理价值向度
二 黑格尔符号思想伦理价值的在场
三 对黑格尔符号思想伦理价值的“去魅”
四 结语
恩格斯晚年社会基本矛盾新思想探析
一 恩格斯晚年社会基本矛盾新思想
二 对恩格斯晚年社会基本矛盾新思想的评析
三 恩格斯晚年社会基本矛盾新思想的当代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经济权利与政治权力的辩证关系
一 经济权利的形成
二 经济权利产生政治权力
三 政治权力赋予经济权利
四 经济权利对政治权力的否定
五 经济权利与政治权力的统一和消亡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文本研究
货币异化与人的社会解放
一 “货币异化”的发现和提出
二 “货币异化”的两个维度
三 “货币异化”的扬弃
四 通过社会解放实现人的解放
五 小结
马克思手稿笔迹解读刍议
引言
一 对《人民日报》发布中央编译局官新藏书信的解读练习及相关教学
二 中山大学马恩文献典藏概览
三 未发表马克思书信的解读及初步研究
《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一
二
三
论《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草稿间的关系
一 五文的顺序之争
二 五文的区别与联系
三 四易其稿的原因
结语
《资本论》第二册手稿的文本概貌
一 从《资本论》计划切入《资本论》第二册手稿
二 1863~1881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册手稿图景
三 基于《资本论》第二册手稿回顾恩格斯的编辑原则
马克思早期文本中的认识发生学
一 对“类”的把握是人类意识和认识的基本标志
二 人是类存在物的根源在于实践
三 实践在“类”的被把握中的具体作用
结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哲学基础与现实依据
一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哲学基础
二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现实依据
当前毛泽东思想研究的进展及成就述评
一 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研究
二 关于毛泽东经典著作研究
三 关于毛泽东党建思想研究
四 关于毛泽东中国传统文化观研究
五 关于国外毛泽东研究
六 关于毛泽东思想研究方法研究
七 当前毛泽东思想研究评析
新时代背景下价值自信引领文化自信的内在理路与实现路径
一 传统价值、西方价值和新型价值相互杂糅新型价值渐成主流是当前社会价值取向的基本状况
二 多种价值取向并存状况通过影响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内在结构和文化国力的提升对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产生多重效应
三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文化发展的价值含量是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和谐秩序的伦理价值
一 社会进步与人类发展的伦理担当
二 社会和谐秩序对伦理效用的内在呼唤
三 伦理力量对社会公序良俗的形塑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葛兰西的选择:在卢森堡与列宁之间
一 “自发性”与民主:卢森堡的革命理论以及列宁的批评
二 工厂委员会运动:葛兰西早期思想中的卢森堡要素
三 “反对《资本论》的革命”:走向列宁的葛兰西
四 马基雅维利的幽灵:葛兰西“现代君主”的思想内涵
史华兹论列宁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一 史华兹论列宁的政党理论
二 史华兹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原创性
象征交换理论只是象征性的批判
一 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批判
二 对劳动概念的批判
三 象征交换理论
马克思正义理论国内研究述评
一 马克思是否拒斥正义
二 马克思的正义是事实还是价值
三 马克思的正义是分配正义还是生产正义
四 马克思正义理论与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比较
五 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暴力革命的政治哲学批判
一 马克思暴力革命理论的出场语境
二 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批判:以暴力取代革命
三 阿伦特的“从后思索”:一种基于结果的现实批判
四 重新反思暴力革命:合法性与正当性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
一 早期理论的反后现代性特征
二 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批判理论
三 以反工具理性、反体系为特征的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年第1辑总第30辑)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王伟光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年第1辑总第30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