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利用历史文献、数据、旅行记录、地图和影像,探讨晚清重庆城的人口构成与空间结构、民初重庆城市启动现代化的条件、空间划界、现代化的进程与问题、卢作孚的现代化实践、晚清到民国不同阶段重庆城的感知与经验等。
内容简介
重庆有根深蒂固的“土性”、坚韧的“地方性”。这一特性是由其在总体里“封闭中的开放”的格局所决定。给人以巨大差异的城市情感体验,是重庆城现代化过程中的“奇幻”特质。对于深在内陆的重庆,是否有可能超越历久的双元结构,一种历史过程形成的稳定结构,从自身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从更广的空间与时间,从世界的范围与世界史的视野来检讨重庆的未来,是一个基本问题,一个反思现代性的问题。
从19世纪中期开始,陆续有许多外来者途经或者驻寓重庆,留下大量文字、图画和照片。它们从另外的角度共同拼帖和建构,也镜像了重庆城的转变。它们建造了一座令人遐想和可以漫步其间的想象之城,一个有待后人重新再建构的想象之城。
作者简介
作者杨宇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访问学者。著有《资本空间化:资本积累、城镇化与空间生产》、《在空间:城乡观察随笔》等、主编《城市与阅读》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重庆近代城市历史研究丛书》编 委 会
总序 为城市存史
序言
图表目录与索引
导言 混杂的现代性:重庆城的气韵
第一部分 帝国晚期的重庆城
01 明代四川的城池与人口
02 清代四川城池的规模、空间分布与形态
03 清乾隆重庆府城城垣维修:大型公共工程、国家与社会
04 清中后期重庆府城的人口、面积与密度
05 从普遍观念到地理现实:清末民初的重庆城内部空间结构
第二部分 重庆城市的早期现代化
06 区域格局中的近代中国城市:以“长江上游”和“重庆”城市为参照
07 重庆1927:一个内陆城市启动现代化的样本
08 重庆市与巴县、江北县的“划界”:新市与旧县的治域冲突及其意涵
09 现代化的困境:20世纪20—40年代重庆城市问题、市政计划与建设
10 “建设”作为关键词:卢作孚与重庆早期现代化
第三部分 经验与感知中的重庆城
11 帝国余晖中的重庆城及其建筑样型
12 文本中的城市:1883年阿奇博尔德·立德眼中的重庆城
13 从《巴蜀鸿爪录》阅读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重庆城市景观
14 陪都时期重庆城市图景素描
15 城市历史地图与近代文学解读中的重庆城市意象
余论 空间与现代性的生产:世界史中的重庆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一公里城市
历史与空间:晚清重庆城及其转变是2018年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宇振。
得书感谢您对《历史与空间:晚清重庆城及其转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