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名检察一线测谎师对自己工作的用心总结,也是对测谎工作和犯罪心理学的知识普及。
本书作者的前作《解剖谎言:测谎师办案手记》内容得到业内广泛认可和肯定,而本书亦是对前作的延伸和深入化探讨。
嵌入式谎言、“白板”供述、证实性偏误、病理性说谎……
剖析测谎专业思维路径,呈现测谎师的精彩日常,探讨测谎中的心理学知识。
检察日报社社长赵志刚推荐阅读!
内容简介
测谎技术脱胎于心理学,测谎技术发展的营养汲取于心理学,这也是作者坚持从心理学角度来阐述测谎的根本原因。
本书立足于心理学视角,以具体测谎案例为依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测谎的专业思维路径进行阐释。
在内容方面,本书在着眼于测谎专业知识与操作技巧的同时,也涉及包括记忆修订、记忆传染、时间知觉、病理性说谎、认知失调理论等在内的心理学知识在测谎和司法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
本书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让读者在了解测谎、了解犯罪心理学的同时也了解测谎师这一职业的专业特点与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
张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硕士。毕业后进入北京检察机关工作至今,拥有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的心理测试(测谎)专业技术资格,从事测谎鉴定工作。澎湃问吧入驻嘉宾。著有《解剖谎言:测谎师办案手记》。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立足科学:测谎之根本
测谎: 准确率的三个保障
实用性: 测谎的生命力
记忆传染: 凶器的来源
结果解释: 测谎出错了?
测谎演化: 火刑、“圣猴”和空蛋壳
保护无辜: 为有罪者证明“清白”
正当防卫: 测谎的具体思路
范式创新: 小心翼翼的过程
证实性偏误: 反面证据的忽视
关于情绪: 五种重要的理论
第二章 高度警惕:测谎之陷阱
罗森塔尔效应: 测谎中的危险陷阱
病理性说谎: 伤人十九刀
记忆修订: “细思恐极”的“真实”
以命起誓: 我把命给你!
精神病患者陈述: 未必不可信
记忆痕迹细分: 要义痕迹与字面痕迹
逻辑漏洞: 正面质疑的慎用
嵌入式谎言: 复杂谎言的诞生
经验主义错误: 一把双刃剑
两个疏漏: 诈骗类案件的特殊性
自我辩护: 认知失调的角度
第三章 见招拆招:测谎之应变
对抗情绪: 你为什么不相信我?
紧张与顾虑: 诚实者的“不能说”
应对: 我记不清了
行为分析询问法(BAI): 十五个行为激发问题
恐惧诱发: 有效说服的五个问题
临场应变: 测谎师的必备能力
多人翻供: 棘手的状况
自作聪明: 说谎的无辜者
具身认知: 说谎者的微笑
谎言铺垫: 不怀好意的奉承
第四章 字斟句酌:测谎之细节
唯一性解释: 一行为,一问题
不拒绝断言: “我没有任何枪”
字斟句酌: “偷”与“拿”
三种说谎情绪: 恐惧感、罪恶感与快感
言语刺激: 提前告知的必要性
自我合理化: 她反抗了吗?
知觉恒常性: “不是问题”的问题
虚假否认: 中性词汇与负性词汇
记忆混淆: 三次殴打
额外变量: 几种常用的控制方法
第五章 案件百态:测谎之见闻
“白板”供述: 果然是这样啊!
供述变迁: 离奇的狭山案件
争议: “海德堡案件”与“山坡扼杀者案件”
低心率: 魔鬼的印记?
时间知觉: 犯罪持续了多久?
隐晦表述: 你能不能直接点?
路西法效应: 服从的力量
“人肉录音机”: 超强记忆的骗局
暴力行为: 打输住院,打赢坐牢
反社会人格障碍: 没有灵魂的人
利他型谎言: 顶包犯罪
与谎言的每日相遇:测谎师办案的52堂实务课是2020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坤。
得书感谢您对《与谎言的每日相遇:测谎师办案的52堂实务课》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