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合成孔径雷达

三维合成孔径雷达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三维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地介绍了三维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处理方法、阵列设计及应用该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三维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概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基础、三维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三维频域成像处理算法、后向投影成像及并行化处理技术、压缩传感三维成像处理算法、自聚焦成像处理算法、三维高效时域成像处理算法、三维成像阵列设计与分析等。

  《三维合成孔径雷达》力求理论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密切结合当前教学和培训需要,强调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遥感、测绘、探测等相关领域工程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张晓玲,四川成都人。1985年获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2014年美国罗格斯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雷达成像处理及目标检测技术研究,现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完成了国家“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重点军事预研项目、总装预研基金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2008年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专利30余项。

  

  师君,河南南阳人。2002年获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士学位,2005年获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及应用技术研究,现为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2011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1项;2012年获第一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1项;2013年获第二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青年创新基金论文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韦顺军,广西柳州人。2006年获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工学硕士学位,2013年获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及应用技术研究,现为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分专项青年基金、总装预研基金、装发部预研基金、航空基金、博士后面上及特别资助等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

章节目录

三维合成孔径雷达是2017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晓玲。

得书感谢您对《三维合成孔径雷达》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5G应用技术与行业实践 电子书
5G技术及应用:通用基础技术与垂直行业解析
战术通信理论与技术 电子书
作者于全,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战术通信领域的知名专家,长期在科研一线承担通信装备的总体设计与型号研制任务,先后主持完成了我军第 一代战术通信网络、国内第 一部软件无线电台等2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在我军战术通信的发展战略、体制论证、系统仿真、综合集成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从事战术通信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 第2版 电子书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从事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维护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1.本书内容全面,实用性强,不仅介绍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和施工基本情况,还结合实际工程建设经验阐述了防护措施、维护、工程安全评估等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供了相关的强制性标准规范内容。 2.专业:通信线路工程师手边书,作者30多年通信线路工程设计、施工和项目管理相关工作的经验总结。 3.经典:第1版热销9年,累计重印24次。 4.及时:更新相关规范和标准,增加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和通信管道人(手)孔标准图。
电子元器件与电路识图入门视频精讲 电子书
系统的视频辅导:书中视频具有系统性,每小节开始前有视频辅导课程,先学习视频内容再学习图文内容,降低学习的难度。 视频与图文内容同步:230个教学视频贯穿全书,时长约1100分钟。视频内容讲解与图文的内容同步。 图文细说:图文内容讲解详细,以图解文,易学易看易懂。文字加粗的方法突出显示知识要点,指示学习重点。图书与视频完美结合的学习效果远超只读书本 重点和难点内容:书中设有各种提示内容小模块帮助读者理解和巩固重点和难点。 学习收获:读者不仅能学会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分析,还能学会电路分析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拓展读者的思维。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部署方案及设计 电子书
1.本书涉及IPv6路由、过渡和安全等相关内容,分析了IPv4和IPv6共存的过渡阶段的主要技术、适用场景和选择模式。 2.本书作者为协助大型网络运营商设计、规划IPv6的网络演进,并参与IPv6项目试点的核心成员,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有益的实践经验,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作者的现网实践经验,会为广大读者加深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理解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 3.本书在IPv6相关安全领域的部分重点针对国家等级保障要求,分基础网络层和数据应用层两个方面制定IPv6技术改造相应安全机制。本书最后通过数个实际的建设案例详解加深读者对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演进的整体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