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史为镜,一套审视日本和中国关系的重要著作。

内容简介

自古以来,日本长期折服于中国的文治武功,然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随着内外形势的诸多变化,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知识界的中国认识基本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方向,这集中反映在儒学、国学、兰学三大学问体系中。

由于“三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所倡精神各异,因而对中国的认识也表现为三种互相联系又相互龃龉的话语。源于三大知识体系的中国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概而观之,作为与中国儒家同根的日本儒者反映出实现日中两国文化平等的诉求;国学家们则基于民族主义对中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兰学家则在与西洋的对照中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了重新定位。要而言之,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各种认识,都可以从“江户三学”中找到原型。

作者简介

作者向卿,1973年生,湖南洞口人。1996年毕业干湘潭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作为“日研生”留学鹿儿岛大学。200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执教于湖南师范大学日语系,专攻日本思想文化史。先后在《日本学刊》、《日语学习与研究》、《日本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国学与近世日本人的文化认同》曾获第七届日本思想文化优秀论文二等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儒学家的中国观

一、江户时代初期儒者的中国认识:“理”的普遍性与儒者的中国憧憬

1、藤原惺窝的中国认识

2、林罗山的中国认识

3、中江藤树的中国认识

4、明末遗臣与日本儒者的中国认识

二、海禁时代儒者的中国认识:“中华”的概念化与华夷秩序观的分裂

1、中华崇拜思想

2、日本型华夷思想

第二章 国学家的中国观

一、国学孕育阶段的中国认识:神儒佛三教一致下的中国观

1、复古思潮与国学的萌芽

2、国学先驱者的中国认识——户田茂睡

3、国学先驱者的中国认识——契冲

二、国学确立阶段的中国认识:国学话语体系的创建与儒佛的排斥

1、荷田春满的中国认识

2、贺茂真渊的中国认识

三、国学大成与发展阶段的中国认识:神道的普遍性与儒佛的特殊性

1、本居宣长的中国认识

2、平田笃胤的中国认识

四、对国学者中国认识的思考

第三章 兰学与中国认识

一、兰学素描

1、学统源流

2、科学认识论

3、兰学的职业化

二、兰医技术型

1、杉田玄白:从弃汉到存汉

2、前野良泽:慕兰存汉

3、大玄泽:汉兰折中

三、经世致用型

1、山片蟠桃:对中国文化的扬弃

2、本多利明:基于地理环境论的中国认识

四、融汇中西型—和魂洋才论

1、佐久间象山:中西文化互补论

2、横井小楠:“三代”政治样本观

3、流连于中华文化的情结

五、佐藤信渊的兴日侵华论

第四章 幕末遣欧美使节的中国见闻

一、香港、上海识见

1、香港见闻

2、上海印象

二、海外华人与中国事情

1、邂逅海外华人

2、关注中国事情

三、幕末使节中国见闻的特点

1、评价严苛

2、视角偏颇

结语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是2018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向卿。

得书感谢您对《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病入股肱:日本近代史上的天皇与军队 电子书
日本近代天皇制是以天皇亲率军队的理念为支撑的,强调天皇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人对天皇的绝对忠诚。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天皇作为最高统率者的权威发生了巨大动摇,被视为“股肱之臣”的军队也发生了质变。随着军人干政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日本一步步走向了战争的深渊。本书是“日本战争研究第一人”、东京大学教授加藤阳子数十年“战争”研究的集成之作,探讨了天皇与军队关系在近代的发展史,追溯了日本明治建军和立宪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 电子书
一部好看又权威的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电子书
《中国近代史》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中国近代史》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电子书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电子书
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