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六卷(1972-201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六卷(1972-2010)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史为镜,一套审视日本和中国关系的重要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中日复交以来(1972—2010年)日本政界人士、经济界人士和普通国民的中国观的演进轨迹和发展特征。依循历史发展的脉络,集中对不同时期日本各界人士中居于主流的对华认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

日本各界人士对华观的变迁与国际体系层次因素、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及中国国家实力的消长紧密关联。日本各界人士的对华认识在由冷战时代向后冷战时代演进的过程中,实现了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嬗变,经历了从“建设性接触”到“战略性防范”的变迁,对中国的定位逐步完成了由“友好伙伴”向“竞争对手”角色的界定。日本各界人士中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竞相作用的“合力”结果。显然,就日本各界人士对中国的认知而言,往往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作者简介

编者杨栋梁,男,1954年2月生,汉族,辽宁省黑山县人。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1992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历史学会理事,天津市亚太发展研究中心顾问。曾在日本爱知大学、东京大学长期研修、研究,多次到日本学术考察,出席韩国、香港国际学术会议。指导硕、博士研究生多名。

主要从事日本近现代政治经济史、特别是日本经济政策史研究。发表《日本历届首相小传》(新华出版社1987年)、《日本战后复兴期经济政策研究--兼论经济体制改革》(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日本近代化研究》(合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国家权力与经济发展――日本战后产业合理化政策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等著作,以及《经济社会学》、《未来属于中国--汤因比论中国》、《日本十五年侵略战争史》、《通商产业政策史(第11 卷)》等译著,在中日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专著《日本战后复兴期经济政策研究》、论文《论日本战后经济赶超期财政投融资的作用》等曾获社科优秀成果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第一章 中日复交初期日本各界的对华认识(1972—1978年)

一、中日复交初期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1、自民党内围绕中日复交的论争

2、在野党的对华认识和行动

3、田中角荣的中国观

4、围绕反霸条款的战略之争

5、福田内阁的缔约认识及行动

二、中日复交初期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

1、日本经济界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2、积极推动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

3、冈崎嘉平太的中国观

三、中日复交初期日本国民的对华认识

1、舆论调查所见日本国民的中国观

2、日本学者的“文革”观

3、日本舆论界及学界的对华认识

第二章 崇尚“友好”时期日本各界的对华认识(1979—1992年)

一、崇尚“友好”时期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1、大平正芳的中国观及其外交实践

2、中曾根的国际国家构想及其中国观

3、冷战末期日本政界的国际观及对华认识

二、崇尚“友好”时期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

1、对中国经济调整及外贸体制的关注

2、对中日合办企业的各种论争

3、理解和体谅对方——稻山嘉宽的对华认识

三、崇尚“友好”时期日本国民的对华认识

1、“友好”时期日本国民的中国观

2、日本学界的中国研究及对华认识

3、日本各界围绕天皇访华的论争

第三章 冷战结束后日本各界的对华认识(1993—2000年)

一、冷战结束后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1、冷战后日本对华合作思想的继承

2、日本应对中国崛起的主要举措

3、“中国威胁论”的滋生和蔓延

4、冷战后日本对华战略思想的转变

二、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

1、关注中国经济发展

2、对华投资环境的不同认识

三、冷战结束后日本国民的对华认识

1、日本国民对华认识趋于警惕和消极

2、日本舆论界与学界的对华认识

第四章 新世纪日本各界的对华认识(2001—2010年)

一、新世纪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1、小泉内阁时期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2、新生代政治家的国际观、中国观及历史观

3、小泉纯一郎的中国观及外交实践

4、后小泉时代日本政界的对华认识

二、新世纪日本经济界的对华认识

1、“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盛行

2、“政冷经热”时期经济界的对华认识

3、经济界人士的历史观

4、对近年来中日关系的认识

三、新世纪日本国民的对华认识

1、新世纪日本国民对华认识日益恶化

2、新世纪日本学界的对华认识

3、大众传媒的中国报道和舆论诱导

第五章 日本各界对华认识的演进趋势及主要特征(1972—2010年)

一、日本政界对华认识的演进及特征

二、日本经济界对华认识的嬗变及特征

三、日本国民对华认识的变迁及特征

四、日本各界对华认识的互动与整合

参考文献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六卷(1972-2010)是2018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杨栋梁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六卷(1972-2010)》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病入股肱:日本近代史上的天皇与军队 电子书
日本近代天皇制是以天皇亲率军队的理念为支撑的,强调天皇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人对天皇的绝对忠诚。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天皇作为最高统率者的权威发生了巨大动摇,被视为“股肱之臣”的军队也发生了质变。随着军人干政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日本一步步走向了战争的深渊。本书是“日本战争研究第一人”、东京大学教授加藤阳子数十年“战争”研究的集成之作,探讨了天皇与军队关系在近代的发展史,追溯了日本明治建军和立宪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 电子书
一部好看又权威的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电子书
《中国近代史》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中国近代史》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电子书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电子书
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