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犹如一份刚刚“解密”的“档案”,展现梁漱溟先生的多重形象。

内容简介

在这本访谈录中,我们不仅读到了梁漱溟先生的思想魅力和人格形象,梁漱溟先生所体验的现代中国思想的演化脉络,而且感受到了蕴藏在梁漱溟先生身上的中国文化精神,他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持续滋养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作者简介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生于北京,祖籍广西桂林,顺天中学堂毕业,其后自学。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1917-1924年执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0-1937年从事乡村建设活动。4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为国事奔走,谋求国内团结。其主要著作包括《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至道无馀蕴矣》读后(代序)

第一天: 1980.6.19

去北京大学教书

为什么不批孔

第二天: 1980.6.20

《中国文化要义》的出版

早期政治活动

营救李大钊

第三天: 1980.6.22

“我所知道的李大钊”

“我是不是应当走革命的道路”

“我们在农村里头知道广州出事了”

蒋介石把李济深“扣在汤山”

考察乡村教育

从河南村治学院到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第四天: 1980.6.23

中国缺乏团体组织

新团体组织:村学乡学

中国缺乏科学技术

准备抗日

韩复榘“有他的头脑”

蒋介石“虚伪得很”

乡村工作讨论会

第五天: 1980.6.24

乡村工作讨论会(续)

梁漱溟“知道一点乡村的事情”

“何以我终于落归改良主义”

“我要去延安”

毛泽东的谈话“让我心胸开朗”

梁漱溟第二次要去延安

第六天: 1980.6.25

日本之行

梁漱溟同意复制小册子

敌后游击区“出生入死”

统一建国同志会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会

“奔走于两党之间”

第二次到延安

“我是想要退出现实政治”

从重庆回到北京

第七天: 1980.6.26

毛泽东批评梁漱溟:“我看你是伪君子”

“我负疚之一事”

毛泽东“想拉我进政府”(一)

第八天: 1980.6.27

在延安看京剧

《敬告中国共产党》一文的来历

“当时有一个‘曾左李’之说”

张君劢“忠厚老实而非英明强干”

罗隆基“才气纵横”

叶笃义“帮我作翻译”

蒋介石“最不讲信义”

毛泽东“想拉我进政府”(二)

“章罗实在没有联盟”

第九天: 1980.6.28

《人心与人生》“酝酿最久”

“佛家的宇宙与人生”

佛教的八识

大乘、小乘与人天乘

禅宗与棒喝

密宗与唯识宗

第十天: 1980.6.29

“众生都是佛”

东方文明的特色:“反躬内省”

“儒佛异同论”

“我要跟着王心斋的路子走”

“说这个话的人还不懂我,也不懂阳明”

第十一天: 1980.6.30

“大乘是对小乘的一个大翻案”

理性与理智“都要保存各用”

杨慈湖“找着了本心”

“毛主席有一次忽然提出来称赞李卓吾”

柏格森评康德“冷眼地看生命”

“蒋[介石]、李[济深]合作,才有北伐”

陈铭枢“算是欧阳先生的学生”

辜鸿铭“在欧洲很有名”

第十二天: 1980.7.2

保定军官学校校长蒋百里

梁启超“约我一起吃茶”

伍观淇:梁漱溟“最佩服的人”

《东方学术概观》

俞庆棠“注意成年人的教育”

“我的理想主张是政教合一”

《最后的儒家》

第十三天: 1980.7.5

儒学的精华

康有为很自私

附录

一九五三年我犯错误的始末一九七六年补述

梁培恕致林琪的信

跋: 一点回忆及补充

后记: 致谢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是2019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梁漱溟 口述。

得书感谢您对《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艺海航舟--国医大师张志远访谈录 电子书
本书以口述史的形式研究张志远教授的学术经验及其成长史,旨在以名老中医的个人史、学术成长史见证社会变迁及医药政策对中医发展的影响。本书共分为17章,分别是家乡、家族、私塾、习医、初行医、我的百位老师、山东省中医研究班、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执教山东中医学院、教学桃李满天下、中药炮制经验、读书、著作、艰苦岁月、经方研究心得、十八罗汉、养生。内容涉及国医大师张志远家族、人生历程、医学经验及心得等。这是抢救
文化寻真:人类学学者访谈录(2005~2015)(全2册) 电子书
本书由《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15年所发表的47篇人类学学者访谈文章汇编而成,以一问一答的访谈形式,集中展示了人类学领域知名学者的研究经历和人生感言,勾勒了人类学专业的学科图谱与发展脉络。
“白银时代”的落地 电子书
由江西财经大学讲师邱永志所著,描述历史上“白银时代”的形成,以及由此形成一系列货币制度和形态体系。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 电子书
一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简史。回顾四十年改革得失利弊,可以清楚地看到,唯有继续推进改革,才是中国保持强劲发展的关键。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电子书
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通俗历史读物,被称为 “日本近代史最前端”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