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 构建当代理论与批评形态
内容简介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它提出了重要的理论概念与话语范畴,对中国文学经验与世界文学活动进行多维度的批评分析,成绩斐然。在全球化语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阐释力、功能作用、批评活动开始发生新的变化,中国迈向小康社会的步伐也需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者积极构建具有当代性的理论与批评形态,因而当代性问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乃至中国文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关键之一。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主编简介
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学术年刊编委会
前言
目录
第一编 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与文化研究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启示:建构文学理论面对文学实践的中介范畴
一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当下文学理论建构的理论对应性
二 由简单范畴上升到具体范畴是理论地思考现实问题的正确方法
三 范畴抽象及范畴研究要在范畴的相互关联性中展开
四 范畴与具体的现实对应性及范畴对应具体的中介性、变化性
五 逻辑方法是唯一适用的理论研究方法,但逻辑方法又实际上是摆脱了历史形式的历史研究方法
对恩格斯“美学和历史的观点”及其相关问题的再思考
马克思主义物论演进中的物质文化研究
一 “物化”与“物象化”
二 “事物化”与“拜物教”
三 “文化工业”与“科技之物”
结语 “物若文化”和“文化若物”
以文化现实为视角重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范式
一 文化现实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着力点
二 文化现实建构的文学指涉
三 政治与市场之间: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新范式
重温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文学”理念
一 “世界文学”理念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二 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论与世界文学
三 列宁的社会主义文艺观与世界文学
资本批判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艺术生产辨
第二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及其当代建构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题与导向
关于建设面向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几点思考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探讨
一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存在的合理性
二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建构路径
三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当代困境与理论反思
一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当代困境
二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质和生命力何在
三 联系当代文论和文学研究的理论反思
“人民文学”论的合法性危机与规范性重构
一 “人民文学”论的形态特征
二 “人民文学”论的合法性推进
三 “人民文学”论的规范性重建
“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
一 重视优秀传统文艺经典,是习近平文艺治国思想的重要表现之一
二 重视中西文艺文化的交流互鉴,是习近平重视文艺治国的又一重要表现
三 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是习近平文艺治国思想最为直接的表现
四 习近平文艺治国思想的理论贡献与价值意义
五 结语:永远不要忽视文艺的价值与作用
历时、共时、“合时”: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形态说
一 历时形态:平板式推进
二 共时形态:纵贯式开掘
三 “合时”形态:内在式强化
论文艺批评评价机制的“自律”功能
一 文艺批评的文艺评价机制功能作用
二 文艺批评评价机制的“批评”功能作用
三 文艺批评评价机制的“自律”功能作用
四 文艺批评评价机制的“利器”功能作用
“高峰”何以成为可能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先进文化建设
一 先进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二 文学批评:时代性的先进文化及其先进性的历史确立
三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当代先进文化建设的积极力量
论文艺的“温度”
一 文艺作品中的情感与力量
二 文艺源泉中的厚植与积淀
三 文艺创作中的触动与精湛
四 文艺批评中的引领与传导
黄药眠“生活实践论”美学观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编 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艺与文化研究
试析里夫希茨编辑《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的失误
游走于理论与行动之间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一 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二 马克思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
历史深处的忧郁之眼
一 历史进步论的时间观
二 普鲁斯特时间
三 弥赛亚时间——与现代性时间的纠结
四 结语及后现代尾声
一种“新的科学规划”是否应当,以及何以可能?
一 马尔库塞的“新的科学规划”以及哈贝马斯的态度
二 哈贝马斯对马尔库塞问题的重释及应对
三 重审哈、马之争
四 为设计确立规范:一种交往论视野中的“科学规划”的可能性
论胡风对卢卡奇的接受与“遮蔽”
一 胡风对卢卡奇接受之产生
二 胡风对卢卡奇之接受
三 胡风对卢卡奇之“遮蔽”
弗兰克·莫莱蒂的文学地图学思想
一 莫莱蒂选择地图作为文学研究工具的由来
二 莫莱蒂选择地图作为小说批评工具的更深层原因
三 文学地图的具体制作和运用
结语
附录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性审视
一 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必要性
二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建构与阐释
三 跨文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探索
促进当前文艺批评健康发展
一 文化融合开放中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建构
二 在精研原典中获得理论创新的原动力
三 在马克思主义文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中建立理论自信
四 重审人民性问题及文学批评标准的自觉确立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性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党圣元。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