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车龙马:秦汉交通文化考察

芝车龙马:秦汉交通文化考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秦汉交通文化主体内容及某些侧面的分析,深化对秦汉史、秦汉文化,乃至中国古代交通史的全面考察。

内容简介

书中收集了近年以秦汉交通为主题的一些论作,主要内容仍以具体的交通史问题考察为主。偏重于微观的考论。大致分别论说交通对于秦汉政治建设、秦汉军事格局、秦汉经济运行、秦汉文化发育的作用,注意坚持实证原则,亦关心交通文化视角的观察与说明。

本书详细阐述了交通建设在大一统政治格局中的作用、对城市“一体化”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的影响,及对秦汉时期大一统文化的形成产生的推动作用。在考察秦汉时期交通建设这一具体学术问题的同时,提出了“以古鉴今”的具体思路。

作者简介

作者王子今,1950年12月生于哈尔滨。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中国古代史专业。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秦岭“四道”与刘邦“兴于汉中”

一 《石门颂》:交通史重要文献

二 “余谷之川,其泽南隆”

三 “道由子午”“兴于汉中”

四 “堂光”续考

五 “围谷”推想

六 汉中通三秦的“四道”与刘邦军事政治动作

七 汉中交通枢纽的地位兼及东汉末年曹刘争夺

汉中与汉文化的发生和发育——以交通史为视角的历史考察

一 “汉中”名义

二 两个“汉中”:秦汉中与楚汉中

三 东周与秦代“汉中”的文化空间位置

四 刘邦居汉中与秦楚文化的交汇

五 汉文化形成进程中“汉中”的作用

六 汉中人张骞对于汉文化扩张的贡献

七 张鲁的政教合一尝试与东汉末年汉中地方史的再次辉煌

武关·武候·武关候:论战国秦汉武关位置与武关道走向

一 “武关道”的历史作用

二 “武关道”考古发现

三 “武关”的空间定位

四 武关镇的秦汉遗存与“武候”文字瓦当

五 地湾出土“武关候”简文

六 关于“武候”“武关候”

战国秦汉“西—雍”交通考察

一 “西—雍”早期交通

二 “西”与“雍”的畤

三 《史记》“西雍”辨正

四 “西”“雍”神祀中心及其交通联系

五 “西—雍”“通权火”的可能

六 秦始皇二十七年出巡

七 汉武帝“行西逾陇”

八 “西—雍”交通路径与丝绸之路“陇道”线路

论洛阳“武库”与“天下冲阨”“天下咽喉”交通形势

一 “武库军府,甲兵所聚”

二 桓将军与赵涉的建议:据雒阳武库

三 王夫人为刘闳求封雒阳故事

四 比较研究之一:东海郡武库

五 比较研究之二:上郡库

六 比较研究之三:姑臧库·武威库

论合肥寿春“一都会”

一 《货殖列传》与《汉志》有关合肥、寿春的不同表述

二 合肥、寿春的特殊关系:生态地理、经济地理与交通地理的考察

三 九江郡设置

四 “盛唐”考议

五 关于“合肥、寿春诸军”

六 释“皮革、鲍、木输会”

论秦汉辽西并海交通

一 环渤海文化圈与辽西走廊交通条件

二 秦驰道:濒海之观毕至

三 并海道与北边道的交接

四 辽西并海道战事

五 “大水,傍海道不通”与海侵记忆

“米仓道”“米仓关”考

一 米仓道:张鲁“奔南山入巴中”路径

二 关于“夜有野麋数千突坏卫营”

三 “米仓道”与“米仓山”

四 “依杜濩,赴朴胡”:巴山复杂民族关系与阎圃的意图

五 《元史》“米仓关”战事及“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交通工程

六 明代“米仓关巡检司”与清人所谓“米仓关道”

七 蜀道“重关”:米仓关“至定远七十关”

八 民国《南江县志》记载南江“北至南郑路”

生态史视野中的米仓道交通

一 关于“米仓道”之“米仓”

二 “大竹路”名义

三 平昌“荔枝”地名

四 巴州“岭猿”

五 “大巴路”“小巴路”的虎患

战国秦汉“賨民”的文化表现与巴山交通

一 “巴人”“賨人”“南蛮”说与“输布”制度

二 廪君“土船”故事与“盐神”崇拜

三 “板楯蛮夷”“杀虎”事迹的交通史认识

四 “賨钱”与“賨布”:经济交通地理视角的考察

五 “率以征伐”与“反”“叛”:巴賨军事交通地理考察

六 张鲁“入巴中”“依杜濩,赴朴胡”

七 朴胡、杜濩“皆封列侯”与高峻拜“通路将军”故事

论两汉军事“委输”

一 “委输”行为与“委输官”

二 “委,随也”的理解与“委输”真实语义

三 “军粮委输”与“军资委输”

四 “委输之役”与“委输”之“费”

五 “甲卒转委输”

六 “委输棹卒”与“漕卒”

宛珠·齐纨·穰橙邓橘:战国秦汉商品地方品牌的经济史考察

一 《谏逐客书》“宛珠”与“阿缟”

二 大一统形势下秦经济流通的规模

三 秦帝国的交通建设与汉代的因循

四 “鲁缟”“齐纨”“蜀锦”“布”

五 河西简文“任城国亢父缣”“河内廿两帛”“广汉八稯布”

六 “济南剑”“河内苇笥”以及“穰橙邓橘”等

秦汉长城与丝绸之路交通

一 北边道:长城交通体系

二 秦长城的文化意义与长城以外的“秦人”称谓

三 “关市”的作用

四 “骡驴馲駞,衔尾入塞”与“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五 长城是丝路畅通的保障

六 长城戍守人员间接参与丝绸贸易

汉代“天马”追求与草原战争的交通动力

一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经万里”

二 “天马”由来的三个空间等级

三 “天马”“龙为友”神话

四 “天马”引入与骑兵军团建设

五 “天马”的军事史地位与文化史地位

勒功燕然的文化史回顾

一 上古刻石纪功传统

二 “振大汉之天声”:英雄主义时代精神的纪念

三 中护军班固:文人生涯与军人生涯的交集

四 燕然石刻发现的意义

汉与罗马:交通建设与帝国行政

一 交通基本建设的国家行政主导

二 交通系统的服务主体

三 陆路交通的技术形式

四 交通与商业

五 海洋航行与海盗的发生与除灭

六 立国形态的比较与交通史异同

秦交通考古及其史学意义

一 秦人经营交通线路的考古发现

二 秦人的车辆发明

三 交通动力开发的文物实证

四 秦交通考古多方面成就对秦史研究的推进

岳麓书院秦简《数》“马甲”与战骑装具史的新认识

一 岳麓书院秦简《数》所见“马甲”简文

二 曾侯乙墓出土“马甲”

三 包山2号楚墓出土“马甲”

四 有关“马甲”“马铠”的历史记录

五 杨泓有关战马装具史的创论

六 甲骑装具史的新认识

秦俑“偪胫”说

一 秦俑“护腿”发现

二 “护腿”“絮衣”说辨疑

三 腿裙·吊腿·胫衣·跗注

四 “偪胫”推想

《盐铁论》“掌蹄”“革鞮”推考

一 《盐铁论·散不足》所见“掌蹄”

二 “蹄”说

三 对于“革鞮”的理解

四 “蹄铁”源起

五 “数马曰若干蹄”:蹄铁萌芽的观念背景与技术条件之一

六 “蹄欲得厚”:蹄铁萌芽的观念背景与技术条件之二

七 蹄部病症治疗:蹄铁萌芽的观念背景与技术条件之三

略说里耶秦简“祠器”“棂车”

一 里耶简文“祠器”“棂车”

二 “环二尺一环”

三 “环去栈高尺”与“栈广四尺”

四 “木禺车”“木寓车”:秦人车辆模型创制

五 关于“秦用驹犊羔”

六 “秦用驹犊羔”与“秦人爱小儿”联想

论李翕黾池五瑞画象及“修崤嵚之道”题刻

一 《隶释》著录《李翕黾池五瑞碑》

二 李翕四刻:珍贵的交通史料

三 鲁迅的收藏

四 黾池五瑞神话与“崤嵚”交通建设纪念

五 “君昔在黾池修崤嵚之道”的武都宣传

六 “陇汉间”“陇汉之间”

七 李翕与仇审:武都交通建设功臣

附论

秦汉历史记忆中的帝舜“巡狩”

说“仇陇”:出土文献交通史料研究札记

后记

芝车龙马:秦汉交通文化考察是2020年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子今。

得书感谢您对《芝车龙马:秦汉交通文化考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英国对法战略的历史和政治学考察(1914~1929) 电子书
本书主要分析和论述了1914~1929年英国对欧洲大陆和平外交战略的成因、演进和影响。
城市与文化 电子书
本书主要阐述当代城市与城市产生的文化以及文化塑造城市之间关系。
苏丹经贸文化 电子书
苏丹不仅创造出丰富灿烂的“努比亚文明”,还是非洲黑人文明、埃及文明、古代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现代西方文明等各种文明的交汇地。本书采取厚今薄古的写作方式,全方位介绍了苏丹的国情、经贸、历史、文化、风俗礼仪等,突出科学性、知识性、历史性和可读性,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系统而全新的苏丹社会文化知识,为企业家、商人以及从事对外商贸交流的各界人士,提供翔实而可靠的知识信息。
巴林经贸文化 电子书
巴林王国是海湾地区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也是阿拉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巴林现已发展成为海湾地区旅游和购物大国。本书采取厚今薄古的写作方式,全方位介绍了巴林的国情、经贸、历史、文化、风俗礼仪等,突出了科学性、知识性、历史性和可读性,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系统而全新的苏丹社会文化知识,为企业家、商人以及从事对外商贸交流的各界人士,提供翔实而可靠的知识信息。
科威特经贸文化 电子书
科威特国是一个富裕的阿拉伯小国。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享有“阿拉伯半岛东北窗口”和“海湾明珠”的美称。本书概述了科威特的主要情况:地理资源、历史沿革、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外交政策、人口民族、语言风俗、宗教信仰、社会文化、科学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旅游。重点介绍了科威特与中国的关系,包括政治、经贸、文化交往,尤其关注宁夏回族自治区与科威特友好往来的现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