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研究

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弗洛姆伦理思想核心:爱,人性与社会互动关系,个体与社会完善互为根本。

内容简介

在弗洛姆的伦理思想体系中,爱是其核心的概念和范畴。本书的研究目的是围绕“爱”这一核心概念和范畴来挖掘弗洛姆伦理思想的精髓。在弗洛姆看来,人性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脱离了社会谈人性是不切实际的,人性的形成与特定的社会伦理环境存在关联。与此同时,良好的社会伦理环境又离不开个体人性的完善,二者相辅相成。但个体的人性完善更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弗洛姆构建其爱的伦理思想的宗旨。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性异化”和“爱的没落”等社会现象进行强烈的批判之后,弗洛姆认为,要获得个体的人性完善,不仅要从个体人性完善入手,而且要从社会组织模式的改革入手,只有个体和社会都达到健全,并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才能真正地实现健全的社会。而这二者之间,个体人性的完善更为根本。个体人性完善的标志便是获得“创发性人格”和“创发性爱”的能力,因而个体人性的完善在其本质上等同于个体是否能够获得成熟的爱的能力,并最终形成“创发性人格”。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目的

二 相关概念

三 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四 研究文献综述

第二章 弗洛姆构建爱的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

一 人性的异化

二 人性与社会的关系

三 人自身的出路

第三章 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的核心:爱的理论

一 对当代西方爱的模式的批判

二 爱的具体形式

三 爱与信仰

四 爱的正确解读

第四章 爱的实践

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 人与人的关系

三 人与自我的关系

四 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五章 成熟的爱

一 不成熟的爱

二 成熟的爱

三 成熟的爱与个体人格

结语 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研究总结及展望

一 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研究简评

二 弗洛姆思想研究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默。

得书感谢您对《弗洛姆爱的伦理思想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唯物史观的制度理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为七章,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制度理念的凸显、制度的内涵与构成、制度起源的实践基础、社会发展的制度维度、人的发展的制度条件等。
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 电子书
历史的诠释与逻辑的重建往往很难分离,二者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庄子》英译:审美意象的译者接受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庄子学研究及英译状况的历史回顾、美学视角下的《庄子》“意象思维”及英译、英译《庄子》审美意象举隅、英译者对《庄子》文本整体审美意象的接受研究。
什译《妙法莲华经》的泰译研究 电子书
《法华经》是泰译本最多的大乘佛教经典。这些泰译本可分成两个系统:一是根据英译本转译的《妙法莲华经》和直接译自中文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二是梵文系统的泰译本。本书作者重点考察了什译系统的泰译本,分析诸译本译者如何处理大乘佛教与南传佛教在义理、文化上的契合与歧异,聚焦于译者与文本意义之间的关系的探讨。
西方哲学史上的宽容思想研究 电子书
宽容是行为主体对其不喜欢或不赞成的行为、信仰或生活方式有意向干涉却不干涉的一种有原则、有限度的克制。本书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追溯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宽容思想,按照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综述,不仅系统介绍了远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到伏尔泰、康德等哲学家的宽容理念,而且对每位哲学家宽容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学派演变均有述及。本书主旨虽关涉“宽容”又不止于就“宽容”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