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在新闻伦理思想研究方面有一些新的见解。
内容简介
《中国新闻伦理思想的演进》为国家社科规划课题结项为优秀的学术成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新闻伦理思想的发展演变的历史,填补了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中有关新闻伦理思想研究的空白,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中国新闻职业道德发展的历史,而且对当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书按照五个历史阶段进行叙述:晚清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成立前27年、改革开放以来。每一章的内容包括特定历史时期的新闻事业概览、新闻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代表人物的新闻伦理思想、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新闻伦理思想小结。
作者简介
作者徐新平,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媒伦理与法制研究所所长,曾荣获湖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称号,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一、中国新闻伦理思想史研究的现状
二、中国新闻伦理思想史研究的意义
三、中国新闻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内容
第一章 晚清时期新闻伦理思想(1840—1911年)
第一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兴起
一、西报东来及其对中国报业的影响
二、晚清时期国人办报的历程
第二节 晚清新闻业存在的道德问题
一、报刊内容的低俗化
二、拿政府和富绅的津贴
三、虚假的新闻报道
四、夸大吹牛的商业广告
五、新闻评论中的人身攻击
第三节 晚清时期新闻伦理思想
一、早期维新派新闻伦理思想
(一)王韬新闻伦理思想
(二)何启、胡礼垣新闻伦理思想
(三)郑观应新闻伦理思想
二、梁启超新闻伦理思想
(一)记者应该具备“史家精神”
(二)报馆从业者应具备职业责任感
(三)记者应具有自由独立之道德
(四)做健全舆论的向导
(五)记者应具有正直的品格
(六)以公心主持公道
(七)记者要有真诚的德性
三、严复新闻伦理思想
四、汪康年新闻伦理思想
(一)记载贵实,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二)报人要具备公正的品质
(三)记者要有“百訾不馁”“强御不避”的精神
(四)要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己任
五、英敛之新闻伦理思想
(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工作责任意识
(二)敢言的勇气与强烈的批判意识
(三)超乎常人的见识和独立不倚的精神
(四)以维护新闻真实为职志
(五)注重自己的道德人格,避免低俗,拒绝贿赂
六、孙中山宣传伦理思想
(一)个人的道德人格是国家与社会进步的基础
(二)乐观精神与坚韧的毅力
(三)报纸要主持公理,破除谣言
(四)抱定真理,一往不渝
(五)“至诚”的品德
七、章太炎新闻伦理思想
(一)对道德的理解与阐释
(二)新闻职业道德思想
第四节 中国最早的新闻道德规范:“各报馆公共章程”
一、《谨拟各报馆公共章程》的制定及其目的
二、《谨拟各报馆公共章程》的价值与局限
第五节 晚清时期中国新闻伦理思想小结
第二章 北洋政府时期新闻伦理思想(1912—1927年)
第一节 北洋政府时期新闻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北洋政府时期的新闻业
二、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的转化
三、新闻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新闻道德问题
一、拿津贴风气盛行
二、报馆的相互倾轧
三、言论的敷衍塞责
四、虚假新闻泛滥
五、赌博、假药及黄色广告
六、黄色小报的流行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新闻伦理思想
一、黄远生新闻伦理思想
(一)记者要有独立自尊的人格
(二)以公明之心,主持正论公理
(三)关心时局和批判现实的责任意识
(四)记者的职业修养与采写行为准则
二、邵飘萍新闻伦理思想
(一)记者以“品性为第一要素”
(二)记者要“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
(三)“铁肩辣手”的责任意识与斗争精神
(四)迎合而不盲从的受众观
(五)正确处理新闻事业与经营的关系
三、徐宝璜新闻伦理思想
(一)新闻纸的作用与记者的地位
(二)记者应具的道德品性
四、林白水新闻伦理思想
(一)为百姓办报、做革命宣传的办报动机
(二)“说人话、说真话”的专业主义品格
(三)记者要有敢于斗争的硬骨头精神
(四)林白水新闻活动中的道德瑕疵
五、李大钊新闻伦理思想
(一)记者要以促进国民精神解放为己任
(二)对言论自由的向往与坚持
(三)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与职业素养
(四)新闻记者要有历史研究者的修养
六、陈独秀新闻伦理思想
(一)记者的角色定位与办报的责任
(二)对旧道德的批判与新道德的提倡
(三)对新闻自由的认识与追求
(四)对新闻界道德缺失现象的批判
七、瞿秋白新闻伦理思想
(一)党报和党报工作者的职责:要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罗针”
(二)党报工作者要坚持新闻客观性与立场性的统一
(三)党报与党报记者要“脸向着群众”
(四)党报工作者应有的品性与修养
第四节 威廉新闻伦理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威廉与中国新闻界的交往
二、威廉新闻伦理思想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五节 北洋政府时期新闻伦理思想小结
一、从新闻专业角度论证记者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二、肃清“有闻必录”的流毒,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更加深入
三、在记者应守之道德中,特别强调刚毅不屈的“大丈夫”品格
四、“史家精神”的进一步阐扬
五、中国共产党党报伦理观的阶级性和立场性
第三章 国民政府时期新闻伦理思想(1927—1949年)
第一节 国民政府时期新闻业的新变化
一、国民党新闻事业
二、共产党新闻事业
三、民营新闻事业
第二节 国民政府时期新闻道德问题种种
一、失实新闻与虚假新闻
(一)歪曲事实,公开造谣
(二)宣传战绩,模糊夸大
(三)典型报道,任意拔高
(四)新闻报道中的“客里空”现象
二、新闻评论中的谩骂攻击
三、低级趣味的新闻和广播节目
四、形形色色的广告乱象
第三节 共产党人新闻伦理思想
一、毛泽东新闻伦理思想
(一)办报的目的与任务:从宣传革命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
(二)党报工作者的“党性”修养
(三)讲真话、重调查的工作作风
(四)党报工作者要加强思想改造
二、张闻天新闻伦理思想
(一)党报的性质与党报工作者的使命
(二)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
(三)党报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高战斗性
(四)克服“党八股”的文风
(五)宣传鼓动工作者应有的品质和修养
三、博古新闻伦理思想
(一)党报工作者要看重自己的责任
(二)党报记者应具有的品质
(三)党报记者的角色定位
(四)如何维护新闻真实
四、陆定一新闻伦理思想
(一)尊重事实,做彻底的唯物主义新闻工作者
(二)培养为人民服务和力求真实的作风
(三)记者要做人民的勤务员和公仆
(四)记者的报道要体现党的政策
五、刘少奇新闻伦理思想
(一)党报记者要充分认识职业的光荣与使命的崇高
(二)党报记者的道德品质修养
(三)党报记者要养成良好的作风
六、邹韬奋新闻伦理思想
(一)记者的活动要有正确的动机
(二)记者应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上说话
(三)培养为大众服务的精神及德性
(四)记者自身的道德人格修养
第四节 国民党代表性报人新闻伦理思想
一、叶楚伧新闻伦理思想
(一)忠实是新闻记者唯一道德
(二)新闻记者应尽的职责
二、程沧波新闻伦理思想
(一)做一个自由独立的记者
(二)记者不仅要拿笔杆子,还要拿算盘,用仪器
(三)记者要敢于为政府辩护
三、马星野新闻伦理思想
(一)记者的理想与方式要因时而变
(二)记者担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三)记者要有不怕威胁、不为利诱的品格
(四)记者要有自由与独立的精神
第五节 民营报人及新闻学者新闻伦理思想
一、史量才新闻伦理思想
(一)“为社会谋福利”的办报动机
(二)人有人格,报有报格
(三)独立自主经营,不接受任何津贴
二、戈公振新闻伦理思想
(一)记者为争言论自由应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
(二)记者的天职是报道新闻、代表舆论
(三)新闻记者应有的修养
三、成舍我新闻伦理思想
(一)记者应该把做人放在首位
(二)记者要着重培养自由独立的人格
(三)报纸要以拥护公众利益为目标
(四)记者要不畏强权、敢于维护社会正义
(五)坚守新闻真实的信条
(六)要有认真、廉洁、勤俭、勇敢的品德
四、张季鸾新闻伦理思想
(一)记者要有独立办报的精神
(二)报界应提倡自由与责任并重
(三)办报要有“文人论政”的精神
(四)记者应有公、诚、忠、勇的品质
五、胡政之新闻伦理思想
(一)报道真确公正的新闻,铸造稳健切实的舆论
(二)办报要有为公众谋利益的责任心
(三)记者要有自由独立的精神
(四)记者要具备史家品德
(五)要热爱和忠诚于新闻事业,不断求得进步
(六)记者要爱恕待人,谦虚谨慎
六、任白涛新闻伦理思想
(一)新闻事业的地位决定记者必须尊重道德
(二)正确处理新闻活动中的道德冲突
(三)正确真实是新闻记者第一金科玉律
(四)新闻业者应具备的品性修养
(五)新闻记者失节的原因及改善新闻道德的办法
第六节 国民政府时期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一、《会员信条》和《记者公约》
(一)《会员信条》和《记者公约》的制定背景
(二)对《会员信条》和《记者公约》的评价
二、《中国新闻记者信条》
(一)《中国新闻记者信条》的产生及在台湾地区的影响
(二)《中国新闻记者信条》的指导思想
(三)《中国新闻记者信条》的内容与评价
第七节 国民政府时期新闻伦理思想小结
一、新闻伦理思想成果空前
二、国共两党新闻伦理思想各具特色
三、民营报人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伦理思想
四、制定了比较成熟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27年新闻伦理思想(1949—1976年)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27年的中国新闻事业
一、新闻事业由多元走向一元
二、“左”风劲吹:中国新闻事业的倒退
三、“文化大革命”:新闻界的灾难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27年新闻道德失范现象
一、报喜不报忧的片面报道
二、大放“卫星”的浮夸新闻
三、事实为政治服务的帮派新闻
(一)媒体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二)狂热的造神运动和拔高的典型报道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27年新闻伦理思想
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念
二、强调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三、学会独立思考,成为观察家和批评家
四、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
五、培养坚持真理、敢于斗争的品质
六、对新闻真实性的认识与探讨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27年新闻伦理思想小结
一、新闻管理体制与新闻伦理观念的冲突
二、对延安时期新闻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新闻伦理政治化与新闻专业精神的弱化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伦理思想(1978—2012年)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闻事业
一、新闻战线的拨乱反正
二、新闻传播观念的转变与新闻业务的改进
(一)引入信息观念,回归新闻本位
(二)受众意识、服务意识增强
(三)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舆论监督
三、新闻体制的改革与传媒产业的发展
四、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与新媒体的出现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新闻伦理失范现象
一、形形色色的虚假新闻
(一)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二)缺乏常识,漏洞百出
(三)捕风捉影,道听途说
(四)发挥想象,添枝加叶
(五)移花接木,偷梁换柱
(六)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七)信源不实,隐匿实情
(八)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二、有偿新闻屡禁不止
三、迎合媚俗的新闻低俗化现象
四、不同类型的新闻侵权行为
五、见利忘义的不良广告
六、网络伦理的缺失
(一)网络谣言
(二)网络暴力
(三)网络色情、凶杀新闻
(四)网络新闻侵权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新闻伦理思想
一、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三、自觉维护新闻真实
(一)坚持实事求是,力求全面客观
(二)反对形式主义,重视调查研究
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五、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六、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七、新闻记者的品性修养
(一)清正廉洁,严于律己
(二)勤勉进取,敬业奉献
(三)真诚友爱,团结协作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建设
一、新闻道德规范制定与修订的过程
二、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特点
三、中外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异同
第五节 改革开放后新闻伦理思想小结
一、新闻伦理研究逐步受到重视并取得突出的成绩
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思想是我国新闻伦理的主导思想
三、不同类型的媒体和新闻机构都制定了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四、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得到应有的肯定
主要参考文献
一、著作
二、译著
三、主要报刊
后记
中国新闻伦理思想的演进是201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徐新平。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新闻伦理思想的演进》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