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学校

重新定义学校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近五年来李希贵校长教育演讲精选集。

内容简介

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学校需要因应社会的变化而做出改变。如何实现课程的可选择性,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变革,从而实现“让每一位学生成长他自己”……对这些问题,作者都有独特的思考。在这些思考中,有两条清晰的脉络,那就是保障学生中心的治理结构和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面向个体的教育。

作者简介

作者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历任山东省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出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学生第一》等专著。先后参与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起草调研组等工作。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讲 学校转型期的挑战与挣扎

一、当课程成为学校的产品时

教育成为服务业

“开发”成为流行语,校长、教师成为产品设计师和工程师

应对学生需求的多样化

教育更多地成为唤醒、发现与帮助,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就有了成长的土壤

“处处是课程”的意识成为学校文化

二、当我们寻找不同的课程价值时

不要把学生都培养成和我们一样的人

资源的多样性成为实现不同课程目标的必需

追寻失落的教育目标

实现平等,才有真实的教育

三、当行政班消失时

从班主任到导师

年级管理变得手足无措,部门管理没了抓手

让学生在更多的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构建每一位学生为自己负责的教育机制

培养自主意识需要校园公共生活

四、当每位学生都需要规划与选择课程时

不知所措

好高骛远

旱涝不均

五、当学生的成长加速时

面对有想法的学生,教师面临重大挑战

面对在各种教学资源里畅游的学生,教师终身学习成为必然

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发生根本变化

六、当出现改革焦虑症时

第二讲 绿化课程链

一、课程方案

二、课程标准

三、课程内容

四、课程实施

五、课程评价

第三讲 走向个别化

一、课程完善

二、课堂改进

三、自主空间

四、从参加到参与:每一个人的活动

五、在诊断中调适

课程诊断

生态诊断:让教育自由呼吸

过程评价:在“放”的背景下学会“收”

教学诊断: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学生诊断:让他们发现并成为自我

第四讲 寻找

一、保障学生中心的治理结构

二、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系

三、“寻找”的方法论

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

寻找力量

寻找资源

寻找同道

第五讲 学校变革的冲突

一、当制度和文化发生冲突时

二、当成长与管控发生冲撞时

三、从管理走向领导

第六讲 那个仍被称作学校的地方

一、学生去哪儿?老师在哪里?

学生去哪儿?

老师在哪里?

二、管理何为?

结构的改变

管理单位的转型

让组织适度失控

建一所有“门诊”的学校

模糊师生边界

打破课堂边界

模糊学习、生活和游戏的界限

第七讲 危机的学校和繁荣的教育

一、教育在空间里,而不仅在教室里

挑战,我们必须进入空间

重新学习表达——空间语言

学校的物理空间同样存在很多问题

与教学形态相适应的空间改造

二、在连接中寻找教育的生产力

为学生打造方便连接的平台

设计概念,增加连接

让连接产生动力

建立更长的连接

建立更好的连接

设计各种连接

连接必须软硬适度

从沟通到连接

三、从指挥大合唱到辅导独唱、领导交响乐

一场“自找麻烦”的教育改革

没有行政班的挑战

从指挥大合唱到辅导独唱、领导交响乐

从教案到学案,再到学程

四、营造生态而非构筑道路

有所不为,涵养生态

让基层组织强壮起来

第八讲 从单位到社区

一、去中心化,构建联盟关系

二、扁平化,让供需有效连接

三、完善治理结构,有所不为

四、不奢望统一思想,要致力于统一目标

第九讲 从世界观到方法论

一、确立原则

具体事件如何确立原则

推介活动如何确立原则

校园大型活动如何确立原则

回到教育的基本原则来看问题

让每项工作里都有教育

通过原则的确立,形成管理上的默契

二、寻找要素

寻找国家教育政策的要素密码

“新学校”行动研究有哪些要素

开学典礼的要素

狂欢节的要素

学校建筑的要素

校服的要素

三、怎么构建模型

从马斯洛的需求学说谈起

“变革态度转变四阶段”模型

师带徒“PARR”模型

校长胜任能力模型

教导主任的协调能力模型

客户定位模型

“母校养成”模型

第十讲 寻找2.0

一、“两条脉络”中的“三把尺子”

第一把尺子 —— 目标还是方式?

第二把尺子 —— 为了学生还是为了学校?

第三把尺子 —— 为了学习还是为了学科?

二、“四个寻找”的新探索

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

寻找力量

寻找资源

寻找同道

第十一讲 基于标准的学习

一、共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构建育人模式

新的课程体系

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新的学校治理结构

二、共同迈向更坚实的征程:基于标准的学习

以细化的课程标准为基础,明确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为目的,进行多样化学习资源建设

借鉴、改造教学与学习工具,让教学高效、可控,直抵目标

重点与难点

重新定义学校是201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希贵。

得书感谢您对《重新定义学校》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不急不躁:用游戏提升儿童学习力 电子书
65个亲子游戏,玩出孩子的“黄金五维学习力”。
幼小衔接家长手册:幼升小你准备好了吗 电子书
本书为幼小衔接实用指导手册,是幼升小必备的能力提升和心理调适的一手资料。
中国式在家上学:R学堂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一项有关中国式“在家上学”R学堂的个案研究,探讨了中国教育个性化的可能。
智慧教育实践 电子书
展示智慧教育领域的国内外建设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儿童时间管理:21天习惯养成训练营 电子书
  给孩子百万千万不如给他(她)一个好的习惯。一个人的时间管理质量,将影响他(她)生命的质量。所以协助孩子培养出时间管理的好习惯,是许多父母共同的期待。但我们也知道,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崔馨老师的课程特色就是落地、实操、有的放矢。崔馨老师同时也是DISC国际双证班社群的联合创始人,她的方法让4000多毕业生的家庭获益良多,相信你也能开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