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与近世以来福建区域社会变迁

海上丝绸之路与近世以来福建区域社会变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揭示海上丝绸之路对近世以来福建区域社会变迁的作用机制及地域性特征。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地理学与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广泛收集方志、民间文献、域外文献等各类史料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从地理环境与历史维度探寻了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及重要贡献,继而分别从福建的民众生计、民风习俗、地域人群、民间信仰、政区变动等视角多维度剖析海上丝绸之路与近世以来福建社会变迁的内在关系,注重宏观论证与微观阐释相联系,并进行区域比较,考察地域社会分异。

作者简介

作者徐文彬,1979年生,男,福建松溪人,历史学博士,闽江学院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福建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等的研究。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世界宗教文化》《台湾研究集刊》《北大史学》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相关概念

第一章 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及重要贡献

第一节 福建区域地理环境

第二节 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 福建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贡献

第四节 “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

第二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近世以来福建民众生计

第一节 近世福建经济商品化趋势

第二节 近世福建生态危机的加剧

第三节 近世福建粮食危机凸显

第四节 近世福建民众的出海贩洋

第五节 南美外来作物的传入

小结

第三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近世以来福建民风习俗

第一节 近世福建传统民风的转变

第二节 近世福建新的习俗的形成

第三节 福建中外文化的碰撞融合

第四节 宋元时期泉州多元文化形成机制探析

第四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近世以来福建精英

第一节 明代思想家李贽的地域考察

第二节 近代开埠与地域精英群体兴起

第五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近世以来福建地域人群

第一节 清代旅粤闽南行商与海上丝绸之路

第二节 海上丝绸之路与闽南华侨群体

第六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近世以来福建慈善事业

第一节 晚清闽南慈善家群体的兴起

第二节 全面抗战时期海外华侨与闽南慈善事业

第七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近世以来福建民间信仰

第一节 晚清闽南华侨与闽南寺庙营建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闽南民间信仰的复兴

第八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近世以来福建政区

第一节 海上丝绸之路与明清以来福厦城市格局变迁

第二节 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岛县设立研究

余言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疏通海禁疏》

附录二 《请开洋禁疏》

附录三 《论南洋事宜书》

附录四 《洋税考》

附录五 《吧国缘主碑记》

附录六 《天妃灵应之记碑》

海上丝绸之路与近世以来福建区域社会变迁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徐文彬。

得书感谢您对《海上丝绸之路与近世以来福建区域社会变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区域(第8辑) 电子书
《区域》由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主办,为跨学科和跨文化的人文研究丛书,其宗旨是立足人文学科的具体问题,在跨学科和跨文化视野中探讨中国人文学科的新领域、新途径和新方法,力图在长期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学术范式。本辑文章的主题有帝国和主权、解殖和民族主义、现代性理论、历史书写和社会转型理论,涉及英国、日本、印度、北美等世界多个区域的社会与历史分析。
中国区域城市化模式与生态安全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对区域城市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生态安全制约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安全视角下我国区域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历史再现与身份认同:以新时期以来的“蒙古历史叙事”为中心 电子书
新时期以来,“重述历史”是当代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中同时出现的重要文学现象,其中又以“蒙古历史叙事”最为典型。
生活在此处:中国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文库) 电子书
社交网络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其本身便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南北中国:中国农村区域差异研究 电子书
中国东中西部农村的发展差距早已进入学界与政策界的视野,并在政策上进行了诸多研讨与应对。南中北方农村的差异,经过贺雪峰等诸多学者以脚丈量和著书立说,日渐明晰并引发讨论。在本书中,作者将中国农村划分为南方团结型村庄、北方分裂型村庄和中部分散型村庄三种类型,构建出“农村区域差异”这一中层理论,并从家庭继替、分家模式、养老模式、面子观、人情、生育模式、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与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