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律评论(第18卷·第2辑)

北大法律评论(第18卷·第2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辑设有“专题”“论文”及“评论”等3个栏目,共收录16篇文章,以“强制与法律的性质“为专题,围绕肖尔的著作讨论强制力在我们理解法律概念、法律现象以及法理论中所起的作用。

内容简介

在“专题”栏目中,本辑围绕肖尔教授《法律的强制力》讨论强制力在我们理解法律的规范性、法律的性质、法理论的性质等议题时发挥的作用。该专题收录的7篇文章,从不同的研究范式与理论背景出发,或补充、或质疑、或重构了肖尔教授这部富有启发意义的理论著作提出的观点与命题。

在“论文”栏目中本辑收录了7篇文章,其中布莱恩·Z·塔玛纳哈教授《法律的必然和普遍真理》与本辑“专题”栏目构成了一组互补的命题。在“评论”栏目中本辑收录了2篇文章。它们都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性,涉及公司的监管、个人信息权的保障等内容。与前两卷的不同在于,本辑中“评论”栏目并未收录书评。

作者简介

作者《北大法律评论》编辑委员会,是由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在校学生组成。主要由博士生硕士生负责稿件的组织筛选工作,有部分本科生参与初级编辑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专题: 强制与法律的性质

专题介绍

强制与解释法律规范性

一、法律规范性的性质:实践理由与审慎理由

二、强制与实践推理的规范性力量

三、遵守的不同视角:“坏人”和“感到困惑的人”

四、个体性与社会性张力中的法律规范性问题

结语

错位的批判 ——肖尔论法律的强制性与法哲学的任务

一、肖尔的两个挑战

二、《法律的概念》中法哲学研究任务的重构

三、法哲学任务的性质及探求方法:从哈特再出发

四、理想理论的实践意义

五、结论

法律与强制 ——对《法律的强制》的批判性检读

导论

一、问题与脉络

二、肖尔的基本论证

三、模态与概念分析

四、法律义务、强制与实践差异

余论

摆正强制力的位置 ——在拉兹和肖尔之间

一、强制力与法律理论

二、拉兹的本质主义与法律规范性理论

三、强制力的真正位置

论分析法学强制观念的变迁 ——由肖尔《法律的强制》引发的思考

一、法的性质之争中强制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二、强制观念的复兴:肖尔的努力

三、争议再起:对肖尔的批评及其回应

四、以强制为中心的法的性质理论变迁的意义

论命令的内容与结构和命令的强制性基础

一、导论:命令的效力与法律的强制性

二、命令的内容:三个意图

三、命令的结构:三个维度

四、命令的强制性的基础:先在义务

五、结论:目的正当为命令的强制性辩护

强制、符号与法律的性质 ——兼评肖尔的《法律的强制》一书

一、法律的概念与法律的强制

二、概念分析与命令理论

三、强制的认知角色及其与法律的概念联系

四、结语

论文

法律的必然和普遍真理?

一、导言

二、社会制度与必然特征

三、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四、普遍适用与普遍真理

五、对“必然”和“普遍”的温和解读

六、识别和证立什么是法律的核心情形

七、法律识别的因袭主义(conventionalism)进路

八、分析法学家如何让其理论免遭经验事实证否

九、法律有性质吗?

论法价值的衡量

一、衡量的标准:“价值”抑或“利益”

二、价值衡量的前置性问题

三、价值衡量的过程与理性

四、价值衡量与法的确定性

五、结论

被诱拐儿童快速解救机制实证研究 ——基于对美国安珀警报系统的考察

一、引言

二、美国安珀警报系统的构建历程(1996—2009)

三、美国安珀警报系统的实践运行

四、美国安珀警报系统受到的批评及对批评的回应

五、我国拐卖儿童犯罪的实证分析

六、对美国安珀警报系统的延伸思考

七、结语

美国有效辩护原则的当代困境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有效辩护是“奢侈品”

三、有效辩护是破灭的神话

四、美国有效辩护原则的改革探索

五、美国之镜:中国可以借鉴什么

犯罪“明知”要素及其认定的跨学科研究 ——以刑法学、证据学与知识论的视角

一、“明知”的认知困境

二、“明知”的意义辨析

三、“明知”的证据与证明

法院组织及其决策:司法职业保障的系统论观察

一、司法过程与司法职业保障的组织特性

二、法院就是为法律系统决策运作而构建的一种组织结构

三、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职业改革

四、从组织决策视角看当下司法职业保障的改革

五、结语:司法改革的系统组织学视角

美国制定法解释中的立法史方法及启示 ——基于对207个联邦反托拉斯判例的梳理

一、问题的提出

二、立法史方法在美国制定法解释中的兴衰——以联邦反托拉斯法为例

三、立法史方法在美国制定法解释中的兴衰动因

四、启示

结语

评论

效率和监管的捷径:该如何监管像Airbnb和Uber这样的公司?

一、引言

二、效率

三、监管干预的适当范围

四、前进的方向

个人信息权的建构和立体式法律保障 ——由隐私权保护的范式困境展开

一、引言

二、传统隐私权与个人信息相关权利的话语冲突

三、网络环境的特性

四、网络环境对个人信息权利设置和保护提出的新要求

五、个人信息权之建立路径探索

六、结论

编后小记

北大法律评论(第18卷·第2辑)是201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北大法律评论》编辑委员会。

得书感谢您对《北大法律评论(第18卷·第2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法律与伦理(2018年第2期/总第3期) 电子书
《法律与伦理》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本书是第三期,重点关注的是法治与德治如何结合,涉及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信任伦理、环境伦理、医患纠纷、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以及增值税等相关问题。
法律与伦理(2018年第1期/总第2期) 电子书
《法律与伦理》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本书为第二期,分为自然法、法律方法研究、法律与信用伦理、法律与环境伦理、法律与财税伦理、法律职业伦理、域外法、人物访谈、论学书信及新书会谈10个模块。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9年第2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期聚焦《土地管理法》修订。
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第12卷) 电子书
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承办刊物,本册是第12卷。
法律与伦理(第1期) 电子书
本书市是由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主办的集刊,本书是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