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对我国义工组织生存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观念、原则与制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内容由正文五章和前言、结语构成。
“前言”以义工组织定位为逻辑起点,第一章“义工组织主体地位”从义工组织主体制度的域外实践、我国现行法背景下主体制度之检讨、治理结构以及权利义务四部分展开。
第二章“义工组织社会信任培育”认为转型期不信任的社会环境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义工组织的健康发展,内外兼修,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信任关系是义工组织实现社会价值和公益目标的理性路径选择。
第三章“激励、扶持与制度供给”主要检讨义工组织与政府间的关系问题。义工组织奉献社会的公益价值观既可以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也可更好地激发人的善行,对义工的激励是将制度的宗旨与人的需求相结合,对义工组织的激励更是与其公益性使命相统一。
第四章“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与自律”。第五章“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与救济”。结语“社会企业:义工组织的发展趋势与路径”。
作者简介
作者陈婉玲,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产业与区域经济法制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经济法基础理论及其制度、区域经济法制和PPP法治、社会组织法制等领域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促进法学研究 追求学理本义
前言:研究对象与范畴
一、义工组织定位
二、义工组织发展现状
三、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义工组织主体地位
一、义工组织主体制度的域外实践
二、现行法背景下我国义工组织主体制度之检视
三、义工组织的治理结构
四、义工组织的权利义务
第二章 义工组织社会信任培育
一、社会信任与义工组织生命力
二、资源供给乏力影响义工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
三、基于信誉的信任:能力建设彰显义工组织公信力
四、义工组织的专业化路径
第三章 激励、扶持与制度供给
一、激励的逻辑起点:义工组织的价值与生存“瓶颈”
二、政府对义工组织的准确认知与定位
三、需要激励:义工组织公益性使命与人的需求的统一
四、义工组织激励机制的域外先进经验
五、扶持、补贴与权力倾斜
第四章 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与自律
一、约束的价值与路径:从“志愿失灵”说起
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义工组织监管经验
三、我国义工组织政府监管理念与路径调整
四、社会交代:以义工组织信息披露为视角
第五章 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与救济
一、义工组织法律关系与行为性质
二、义工服务侵权责任之救济
三、义工组织责任保险制度的引入
结语 社会企业:义工组织的发展趋势与路径
一、社会企业的判断要素
二、我国社会企业的定位
三、义工组织与社会企业的路径契合
四、义工组织社会企业化的价值冲突与调适
附录一:开展研究的基础材料——长度访谈
附录二:本课题面向义工个人的问卷样本
附录三:宁夏义工联合会义工培训框架
参考文献
激励、规范与社会信任:义工组织制度研究是2021年由北京法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出版,作者陈婉玲。
得书感谢您对《激励、规范与社会信任:义工组织制度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