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建国60年,中国社会变迁深刻影响农村生活,浙江农民思想现代化转型助力和谐发展。
内容简介
建国60年来,中国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一整体性的社会变迁也被称为社会转型。社会变迁或者转型对传统乡村生活与农民心理的冲击是革命性的。在广大中国农村,整体性社会变迁在带来乡村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嬗变与调整的同时,也深刻影响到农民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变乡村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态、治理格局和乡村结构以及社会关系。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浙江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给农民思想的现代化变迁和转型,供应了适宜的土壤和温度。发过来,这一现代思想的转型,又对农村的和谐发展发生作用,内外因的结合,形成了有序发展的独特道路。本书研究浙江省农民的思想变化情况并与本课题所设计的新疆和江西省进行比较。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序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提出与选题依据
(一)问题提出
(二)选题依据
二 调研方法与研究框架
(一)调研方法
(二)研究框架
三 研究区域与样本选择
(一)研究区域
(二)样本选择
第二章 江西农民经济利益意识的变化及其对策
一 农民生产经营需求多元化
(一)较高的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成本意识
(二)渴望得到政府和民间的资金扶持
(三)迫切希望政府提供科技服务
二 农民收入结构与财富观念传统化
(一)农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二)农民致富手段的技能化
三 农民的消费意识日益品质化与现代化
(一)农民生活基本消费状况
(二)消费理念和结构从生存需求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化
(三)农民消费方式理性化
四 农民土地意识存在差异性
(一)土地产权认知
(二)承包权及农地征用认知
(三)土地流转制度认知
(四)农民对合作劳动与单干存在矛盾心理
五 农民的经济利益意识良性发展的对策选择
(一)尊重农民利益
(二)实现制度创新
(三)引导农民合作
第三章 江西农民政治意识的变化及其对策
一 农民具有强烈的政治信仰认同感
(一)农民对执政党、民族的政治信仰认知
(二)农民对执政党的政治信仰情感
(三)农民对执政党和国家的态度
二 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稳步提高
(一)农民对民主自治理念具有共识性
(二)积极参与村民大会,主动履行职责
(三)农民理性选择领导班子
三 促进农民政治意识良性发展对策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升收入增长水平
(二)清除二元体制障碍,实现国民机会均等
(三)加强农民政治教育,提升农民政治素质
(四)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健全农民参与机制
第四章 江西农民宗族意识的现状及趋势
一 宗族:村庄政治生活函数中的重要变量
(一)宗族及其历史发展
(二)宗族意识及其考量
二 农民宗族意识强弱程度方面存在差异
(一)农民宗族意识复苏和极端化因素
(二)江西农村存在宗族意识的消解因素
三 江西农民宗族意识的综合治理策略
(一)正确引导教育农民,促进农民宗族意识的现代转型
(二)辩证对待宗族与村治的互动关系
(三)加强社会保障,构建农村安全网,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四)加强农民的合作,维护农民利益
(五)构建健康向上的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逐步充实农民的心灵空间
第五章 江西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意识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
一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意识呈现多重性
(一)精神文化生活的品质化需求
(二)信息渠道多元化
(三)精神文化公共服务期许化
(四)农民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途径和未来走向的设想
二 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意识的因素
(一)优秀传统文化式微
(二)公共服务职能缺位
(三)农民自身素质限制
三 不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对策选择
(一)纠正社会偏见,挖掘整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清除制度障碍,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民精神文化参与意识
第六章 江西农民社会生活品质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一 农民人居环境认知
(一)新农村建设满意度差异明显
(二)村庄环境治理满意度明显上升
(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增加
(四)社会治安环境满意度较高
二 农民对自身发展及未来愿景的认知
(一)农民生活求稳心理主导化
(二)农民城市抉择心态矛盾化
三 基于农民社会生活认知特征的对策选择
(一)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
(二)推进江西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加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 江西农民思想意识变化及其逻辑
(一)江西农民思想意识变化的动态情况
(二)江西农民思想观念变迁的特点和逻辑
二 引导江西农民思想有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政策整合
(二)利益协调
(三)思想引导
(四)协商治理
参考文献
后记
当代农民思想变迁与农村和谐有序发展研究.江西篇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朱俊瑞。
得书感谢您对《当代农民思想变迁与农村和谐有序发展研究.江西篇》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