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砥砺思想、温暖心怀又指引前路的作品。致那些正在追求和创造新的生活的青年们。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先生与大学生、研究生、青年志愿者们进行心灵对话与交流的成果,收录了钱先生近十年来在全国各地的26篇演讲。
他追问大学教育的精神和本质,认为一流的大学就是要成为民族的精神堡垒和新思想、新文化、新学术的发源地;他对志愿者和公益活动的意义进行解答,提倡鲁迅所说的“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大生命观,并对当代青年的生存现状、身份认同和历史走向提出理解和思考。在当下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盛行,人们沉迷于物质追求、执着于个人小小悲欢的时代背景下,钱先生提出 “脚踏大地、仰望星空才是人生命的最佳状态”,我们应当“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时代需要三大精神——仁爱、宽容、责任意识”等,都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和思考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钱理群,一生裁为四截。前二十一年,算是入世前的准备;1939年出生重庆,在南京读小学、中学,在北京大学亲历反右运动;中间十八年,在边远地区贵州安顺小城中等专业学校教书,在社会底层经历了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1978年重返北京,与北京大学青年学生、同代友人一起,风风雨雨二十四个春秋,并写有多部研究周氏兄弟和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2002年退休后五年,又回归中学和贵州,关注语文教育、西部农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和青年志愿者运动,同时从事现代民间思想史研究。七十五年的生命,和两个空间——贵州与北大,一个群体——中国的年轻人,建立了血肉的联系,其主要连接纽带,则是鲁迅。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我与青年(代序)
一、漫说大学之大
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
如何读书,读什么书
沉潜十年:最诚恳的希望
读书之乐:以婴儿的眼睛去发现
两层理想:永远活出生命的诗意与尊严
大学之大,在开创一个大生命境界
二、寻找失去的“大学精神”——北大110周年民间纪念会上的讲话
又一次民间纪念
今天的中国不能没有梦
今天大学的精神危机
大学的自由言说空间和校园民主
大学教育与就业
大学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人才尖子?
三、读书,为了健康地、快乐地、有意义地活着
健康地、快乐地、有意义地活着
静悄悄的存在变革,从读书开始
关于读书的几点建议
四、我们为何读书,如何读书?——在一耽学堂的讲话
五、“我们”中的“我”,“我”中的“我们”——在北京大学“我们”文学社十周年社庆上的讲话
六、沉潜十年
鲁迅的经验
“回到古代去”:“进得去”还要“出得来”
问题产生于现实,研究超越于现实
“沉入于国民中”,了解中国基本国情
学院思想、学术与民间思想、学术的互动
学者的精神世界是极为开阔的
“生命的沉潜”与“学术的沉潜”
七、学术的承担
八、跟北师大古文字学研究生聊天
九、和即将去农村的师范生谈心
十、承担,独立,自由,创造——漫谈《民国那些人》
为什么“并不遥远”又“相距甚远”?
“我们”的问题在哪里?
“生活里边有个东西,比其他东西都重要”
“铁肩担道义”:对社会、历史、民族的承担
“把心思用在自己怎么看待自己”:对自我生命的承担
“舍我其谁”:对学术的承担
独立精神:“匹夫不可夺志”
“还是文人最自由”
人的创造力究竟有多大
把“承担,独立,自由,创造”的精神化为日常生活伦理
十一、和当代大学生谈巴金和他们那代人——在北京师范大学春秋学社主持的“巴金先生逝世五十日学术追思会”上的讲话
这是有理想、有信念、有信仰,并将其化为日常生活的一代人
革命精神,青春激情
“肯做苦工的人”
“想走进一个房间,却走进另一个房间”
十二、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和我们这代人受的教育——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演讲
十三、“我们”是谁——在“公益2007”志愿者论坛上的讲话
主题发言
会议总结
十四、我们需要农村,农村需要我们——中国知识分子“到农村去”运动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
一个世纪五代人连续不断的“下乡运动”
作为第六代人的“青年志愿者”为什么要到农村去?
我们怎么做?
十五、为生命给出意义——谈“静悄悄的存在变革”
我们所面临的生命存在危机
由自己来赋予我们的生命以意义
从改变自己的存在开始
改变存在,就是道德重建、价值重建与生活重建
我们的目标:“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志愿者公益组织的两大原则
“静悄悄的存在变革”的意义
志愿者公益组织自身的建设问题
十六、我的两个提醒——和“农民之子文化发展中心”的青年志愿者的谈话
十七、一百块钱,有多轻,又有多重?——雪灾救助活动的启示
帮助你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寻求心灵上相契相感
根本的意义在于传播爱心
新一代的理想主义者
十八、奥运会后的思考
奥运后所提出的问题
志愿者的地位、作用,我所理解的志愿者精神的核心问题
如何认识“世界”、“中国与世界”以及“我们和世界”
十九、和志愿者谈生活重建
对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质疑
我们理想的“新生活”
二十、社会公益活动的根扎在哪里?——为《新互助》创刊号而写
二十一、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演讲
二十二、如何建立“文化身份自信”——给“新农民工”的一封信
二十三、如何看待“80后”这一代人
(附)北京大学团校主办“生于80年代”征文比赛评语
二十四、当今之中国青年和时代精神——震灾中的思考
将灾难转化为育人、治国的精神资源
敬畏生命,一切为了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健全发展
灾难将成为常态,我们如何应对?
当今中国问题,时代精神,青年使命
二十五、我所知道的部分中国青年的新动向
关于“‘80后’,怎么办”的讨论
关于“漂泊一代:当代中国青年身份认同”的讨论
关于“爱故乡,发现故乡之美”的活动
关于“新的生活革命”运动
二十六、青年朋友,你们准备好了吗?
后记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是2016年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作者钱理群。
得书感谢您对《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