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9世纪以来中国书画艺术在欧美的传播、影响及学者研究形成。
内容简介
该书讲述了19世纪以来,中国书画艺术在欧美国家的传播和影响,以及中国书画史研究学者群体在欧美国家的形成。并着力探讨了包华石、柯律格、高居翰、雷德侯等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书画史的欧美学者的方法、思想以及观点形成过程,同时陈述了自己的理解。通过该书,可以看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书画艺术在欧美国家所具有的魅力以及所得到的欣赏和关注。
作者简介
作者王菡薇,文学博士、古典文献学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高访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江苏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基地“江苏艺术强省建设研究决策咨询基地”首席专家。东南大学中国艺术海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学术研究》艺术学编辑、Chinese Arts Quarterly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第一章 欧美中国书画史研究的三个阶段
第一节 从寻找灵感到对中国艺术的重新发现
一、从中国美术中寻找灵感
二、对中国美术的重新发现
三、开启研究的新局面
第二节 从理解中国画本身到社会历史学方法的建立
一、马克思主义方法与社会历史学研究
二、美术史社会历史学研究方法的确立
第三节 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美术史研究及社会历史学方法向视觉文化研究方法的转化
第二章 中国书画史跨语境下的隐喻性与视觉性研究
第一节 跨语境研究下的书画隐喻性研究
一、“隐喻”与绘画
二、符号学与书画隐喻
三、艺术风格与隐喻
四、“隐喻”视阈下的元代文人画
第二节 跨语境研究下的书画视觉性研究
一、视觉和视觉性
二、美术史研究与视觉文化研究
第三章 包华石与汉代图像的隐喻性研究
第一节 艺术与公众
一、汉代艺术的公共品格及公众
二、公众舆论
三、艺术品的创作意图
四、作为被“公众”观看的艺术品
五、图像的意义
第二节 艺术趣味与集团利益
一、充当政治表达媒介的艺术
二、措辞的视角及艺术的政治维度
三、艺术风格是利益的表现
四、艺术主题与风格成为集团斗争的工具
五、不同利益集团形成不同的艺术市场需求
第三节 对包华石汉代画像石隐喻性研究之反思
第四章 柯律格明代绘画视觉性研究的特质
第一节 作为“生命体”的中国绘画
第二节 “观看”的方式
第三节 对“定理式理论”的重新理解及其他
第五章 两种当代欧洲中国书法史研究的考察
第一节 雷德侯的书法观和“模件化”研究方法
第二节 基于书法形式本体的文献研究
第三节 两种当代欧洲中国书法史研究之异
第六章 跨语境中国书画史研究中的适应性与不适应性
第一节 跨语境中国书画史研究中的适应性
一、“他山之石”
二、不断借鉴欧美艺术史学传统及思维方式
三、以海外收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国书画史
第二节 跨语境中国书画史研究中的不适应性
一、艺术与语言
二、艺术与文化
三、笔墨与鉴定
第三节 无国界的艺术史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书籍
译著
外文原著
中文论文
译文
英文论文
后记
隐喻与视觉:艺术史跨语境研究下的中国书画是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王菡薇。
得书感谢您对《隐喻与视觉:艺术史跨语境研究下的中国书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