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试图透过网络热点舆论中的影像传播,探寻其背后的传播动因、规律及其对当下社会舆论的建构。
内容简介
这种探讨的过程将不可避免地深入正在剧烈变动的社会文化及生活其中的群体。正如莫里所说,“如果我们谈及一种主导意识形态的再生,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意识形态只有与现存的常识形式和它所针对的群体的文化相联系时才产生有效性。
作者简介
作者周勇,传播学博士,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传播效果。出版专著三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其他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第一章 从理性到感性:后现代社会信息与文化的视觉转向
一 机械复制时代的图像
二 从文字到图像
(一)从内容到形式
(二)从精英到平民
(三)从“静观”到“震惊”
三 图像转向与奇观社会
(一)消费文化与奇观社会
(二)“有图有真相”
(三)大众社会和全球化
第二章 刻板印象:当前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典型形象框架
一 视觉中的刻板印象与认知基模
二 当下中国社会的典型形象框架
(一)图像的选取
(二)网络热门图片的整体特征
(三)热门图像中的典型形象
三 热门图像中的叙事框架
(一)想象的共同体:大国崛起与身份建构
(二)断裂的社会
(三)维权与反抗
(四)狂欢与奇观:后现代的文化现象
四 框架的生成与流转
第三章“有图有真相”:直观诉求背后的信任缺失
一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
(一)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
(二)中国社会信任机制的现代转型
(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信任缺失
二 权威的消散:社会信任缺失背景下传播可信度的下降
(一)权威信源可信度的减弱
(二)传统媒介可信度的下降
(三)数字媒介可信度评估的特殊性
三 眼见为实:图像信息的自组织与自证实
(一)跨越“知沟”:图像传播的普适性
(二)图像信息的建构与视觉说服
第四章眼见为实:网络影像的叙事策略
一 简单:基于直觉的真实感
(一)“简单”与凸显
(二)“简单”与信任
二 冲突:网络影像传播的原动力
(一)视觉冲突:图像表层信息与受众的交流
(二)心理冲突:网络中的情绪发酵和结晶
(三)利益与情感冲突:视觉形象与社会场域
三 故事:一个开放的叙事文本
(一)叙事进程的开放
(二)叙事主体的开放
(三)叙事解读的开放
第五章 组合与互动:网络视觉传播效果的延伸
一 网络影像组合的主要类型
(一)集体记忆:图像在时间轴上的纵向组合
(二)蝴蝶效应:图像在空间中的横向组合
(三)无中生有:图像的任意组合
二 网络影像组合与互动的说服策略
(一)对比
(二)类比
(三)反讽
(四)隐喻
(五)玩笑
三 网络影像组合的动机与背景
(一)Web2.0与民众的自主性
(二)网络与公共空间的建设
第六章 “种瓜得瓜”VS“种瓜得豆”:网络影像传播与受众的对抗性解读
一 挑战霸权:网络时代的公共话语空间
(一)网络公共空间与话语的对抗
(二)积极的受众
(三)网络影像传播与对抗性解读
二 马太效应:网络影像传播中的框架争夺
(一)官方——由消极而走向被动
(二)主流媒体——由“客观反映”而走向边缘
(三)网络——由积极参与而走向主流
三 激活的文本:网络影像传播多义性的生成
(一)影像文本:意义的封闭与开放
(二)文际性:解释性文本的介入
(三)口头文化:从后院篱笆到微博
第七章真相之下:影像的集体狂欢
一 窥视:权力的倒转
(一)政治权力:窥视权的支配
(二)男性主义:窥视过程中的性别主导
(三)网络空间:全视与窥视
二 娱乐至死:权威解构与集体宣泄
(一)网络:影像的群众运动场
(二)图像大爆炸与符号大流失
(三)反娱乐的娱乐化:主流意识形态的黑色幽默
三 自恋、安全感、成名的想象
(一)自恋
(二)安全感
(三)成名的想象
第八章 绝不仅仅是图像:回到理性?
一 重建信任:官民话语冲突的消解
(一)框架的争夺与话语的冲突
(二)框架之争:“点”与“面”的矛盾
(三)话语“冲突”的化解
二 回到主流:大众媒体地位的自我救赎
(一)娱乐化:本能还是无奈?
(二)从对抗到协调:大众媒体与网络的共生与融合
(三)回到公共空间,大众媒体主流地位的再确认
结语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
参考书目
参考论文
影像背后:网络语境下的视觉传播是2014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勇。
得书感谢您对《影像背后:网络语境下的视觉传播》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