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饥饿、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饥饿、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日本研文社新书: 以民众视角观察抗日战争

内容简介

本书由日本研文社2014年出版,是从中国民众的角度来重新观察抗日战争的。这种视角的转换,为抗日战争史研究带来了活力。本书将眼光聚焦于“饥饿、社会改革、民族主义”三个问题,一方面深度刻描了中国民众受到日军侵略的战争伤害,另一方面细致地研究了中国民族主义与抗日战争、民众动员的关系。本书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利用行政文书、政党资料、报纸、杂志、回忆、外国人的记录等史料,采用社会史的研究方法,生动地再现了抗战时期中国民众的生活实态与真实心理。这是以前较少见到的一部作品。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主要译者简介

日本入侵如何推动中国形成现代民族国家?

以“心性”探索理解战时中国民众

社会史与政治史融合的成果中国人的“心性”与日本人的“心性”

“站在中国民众的立场上”

中文版自序

日文版自序

目录

第一部分 向饥饿宣战

前言

第一章 战场及其毗邻地区

第一节 浙江省——拉锯战争的受害者

第二节 河南省——大饥馑

第二章 日军占领区、汪伪政权统治区——上海

第一节 从淞沪会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第三章 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庆与成都

第四章 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

第一节 民众负担的增加

第二节 抗击自然灾害

小结

第二部分 民族主义与社会改革:以太行抗日根据地为中心

前言

第一章 太行根据地的社会与民众

第一节 村落与农民

第二节 太行地区的土地问题

第二章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民众

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第二节 民众运动的激进化及其被纠正

第三章 抗日根据地的危机

第一节 百团大战与日军的反扑

第二节 晋冀鲁豫边区成立

第三节 日军的“治安强化运动”与根据地的缩小

第四章 危机的克服与根据地的扩大

第一节 1942年的民众运动

第二节 民众运动的再起

第三节 1944年至1945年的民众运动

小结

结束语

附录

日军在华北占领区的军事统治

前言:“满洲”统治的经验

一 华北统治体制的形成和“治安战”的开展

二 “扫荡战”与“反扫荡战”

结语 “满洲”与华北

全面抗日战争的冲击:中国的国民统一和社会结构

一 前言

二 民族主义的深化和民国统一的发展

三 社会结构的变化

结语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工业工人——以昆明的一家国营工厂为例

前言

一 工人的构成

二 工人的素质和工作条件

三 国营工厂的性质与工人的稳定性

结语

参考文献

石岛纪之教授主要著述

日文版后记

译后记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饥饿、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 (日) 石岛纪之。

得书感谢您对《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民众:饥饿、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闽东抗日战争档案史料·第七辑 电子书
《闽东抗日战争档案史料》选取闽东地区各档案馆所藏抗日战争时期闽东地区关于"经济游击队"、"军事游击队"、"国民自卫队"、“军民合作”等内容的馆藏档案,编辑"闽东抗日战争档案史料"。对名册、章程、组织结构、活动记述、报告、会议记录等不同类型档案类整理进行分类整理,并影印出版。本书为第七辑,主要是关于军民合作的内容,全书一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办理军运与民伕征雇管理,第二部分为办理部队副食马干供应。
民国时期西部边疆的政权建设与族群关系 电子书
本书是有关民国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史研究的汇编。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研究 电子书
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楚国的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以及职官的管理制度等。
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修订本) 电子书
上海之声:二战时期来华犹太流亡者的心声 电子书
一幅犹太难民在上海生活的完整画卷,一部大屠杀文学史上独特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