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形而上学:中国哲学的一种解读

境界形而上学:中国哲学的一种解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比较说明中西形而上学的差异与会通,探讨了境界形而上学的内涵。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形而上学的基本含义,比较说明了中西形而上学的差异与会通,探讨了境界形而上学的内涵,主张哲学意义上的实事求是与真善美的自由人格的内在统一。本书通过境界形而上学的视角探索中国哲学中儒释道的本体、工夫、境界三者的统一,揭示了儒释道所说的本体与人的关系,即本体与人的存在内在相连,并由人的道德实践而呈现在精神境界上。

作者简介

作者宁新昌,男,生于1956年,陕西省合阳县人,1983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1987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1997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分别获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与法学院教授,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有《本体与境界——论新儒学的精神》(陕西人民出版社)、《境界形而上学及其限制——由先秦儒学谈起》(齐鲁书社),《湛若水的人生涵养境界》(广州出版社),参与校点《湛若水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自序

引论 境界形而上学

(一)

(二)

(三)

(四)

一、一个哲学命题的分析:实事求是

(一)实事求是与真善美

(二)实事求是与人的主体性

(三)实事求是与工夫

二、真善美信及其境界

(一)真的境界

(二)善的境界

(三)美的境界

(四)信仰的境界

三、中西思维方式之差异及其影响

(一)学与觉

(二)对象思维与非对象思维

(三)上帝与性理

四、儒家工夫、境界、本体的同一

(一)学在工夫

(二)孔颜境界

(三)性理本体

五、儒家的“性”与“天道”说

(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

(二)“天”“命”的超越性

(三)“天道”的价值性

(四)“道不远人”

(五)“性即天道也”

六、郭店楚简中的儒家道德“性”“命”

(一)“凡人情为可悦也”

(二)“性自命出,命自天降”

(三)“穷达以时”

七、道家之“道”——由《老子》出发

(一)“道”不可道

(二)“道”是“上善”

(三)“道”是“自然”

(四)“道”是“玄德”

(五)“道”是“在”

八、“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的哲学境界

(一)人间即世

(二)狂狷在此

(三)齐物所在

(四)逍遥自在

(五)真人真知

九、论魏晋玄学中的“自然”境界——以王弼、嵇康、郭象为例

(一)“道”之“自然”

(二)“自然”之“无妄然”

(三)“自然”之“超然”

(四)“自然”之“必然”

(五)“自然”之“道”

十、《肇论》的境界哲学

(一)不真故空

(二)物本不迁 动静亦空

(三)般若无知 无所不知

十一、“应无所住生其心”——《坛经》的境界

(一)佛陀机缘

(二)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三)无念 无相 无住

(四)顿悟顿修与渐悟渐修

十二、“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张载的哲学思考(一)

(一)“无意为善”

(二)“性即天道也”

(三)“诚明”之境

(四)“兼体不累”

(五)“变化气质”

十三、“穷神知化”——张载的哲学思考(二)

(一)“神化”的意义

(二)“神化”的境界

(三)“化”与“成性”

(四)何以“化”成

十四、“太虚即气”——张载的哲学思考(三)

(一)“太虚即气”的缘起

(二)“太虚即气”的意蕴

(三)“太虚即气”的不同诠释

十五、“天人本只一理”——朱熹的性理之学

(一)对朱子的评价

(二)“理”是实在 亦是境界

(三)“心统性情”

(四)“为仁由己”

(五)“天即人,人即天”

十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的哲学境界

(一)“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二)“宇宙不曾限隔人,人自限隔宇宙”

(三)“切己自反”

(四)道外无事 事外无道

十七、“天地我立,万化我出”——陈白沙的自得之学

(一)境界形而上学

(二)“自得”之学

(三)“主静”工夫

(四)“自然”之境

十八、“随处体认天理”——湛甘泉的体认之学

(一)学承白沙 融冶诸家

(二)“随处体认天理”

(三)“勿忘勿助长”

(四)“宇宙间一我与天地也”

十九、“重功夫而不重效验”——王阳明的生命哲学

(一)生命之学

(二)工夫之学

(三)本体、境界与工夫

二十、“六经责我开生面”——王夫之的哲学使命

(一)上承横渠之学

(二)“无有一极也,无有不极也”

(三)“性日生日成”

(四)“由仁义行”

二十一、“极高明而道中庸”——冯友兰的哲学及其境界理论

(一)崇尚理性

(二)觉解人生

(三)天地境界

(四)修辞立诚

二十二、生命的学问——牟宗三的境界形而上学

(一)“形而上学”释义

(二)中西形而上学之异

(三)道家境界形而上学

(四)儒家境界形而上学

(五)佛家境界形而上学

(六)智的直觉

二十三、“直道而行”——张岱年的哲学及其人生境界

(一)学品即人品

(二)学兼赅知行

(三)唯物、理想与解析

(四)批评唯心主义

(五)天人合一境界

二十四、智慧之学与自由个性本体——冯契的哲学及其人格养成理论

(一)学问缘起

(二)实践唯物之路

(三)理性直觉

(四)化理论为德性

(五)平民化的自由人格

二十五、死亡是一种境界——关于几种不同的生死观

(一)儒家的生死观

(二)佛家的生死观

(三)道家的生死观

(四)存在主义的生死观

结语 生命的根基

索引

后记

境界形而上学:中国哲学的一种解读是201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宁新昌。

得书感谢您对《境界形而上学:中国哲学的一种解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当代哲学经典·中国哲学卷 电子书
20世纪的中国哲学,不同于以往依附于经学或子学的中国传统哲学,它从一开始起就成为中西思想接触、碰撞和交流的产物。
十五堂中国哲学课 电子书
本书共包括十五堂课内容,分别是:天与人、古与今、阴与阳、生与克、是与非、真与假、知与行、善与恶、义与利、德与才、和与同、治与乱、民本与任贤、礼与法、小廉与大同。
严复的哲学思想:现代形态中国哲学的开端 电子书
本书站在中西古今文化交汇点上,对严复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严复对中西古今文化的理解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作了阐述,由此展开对严复哲学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本体论、政治哲学和历史观、文化观的论述。
现代性的哲学反思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人类文明视野审视“中国现代性“建构问题。“中国现代性”建构源自对“西方现代性”的理论反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从哲学高度看,“中国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既有共同点,也有本质区别。比较而言,“西方现代性”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性”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正是基于此,“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
改变世界的哲学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年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