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六西格玛工具速查手册

精益六西格玛工具速查手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工具,所述内容简明扼要、丰富翔实,论述充分,结构合理完整,代表了近年来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使用DMAIC改进速度、质量和成本,如何激发创意性提案,价值流和流程图绘制工具,顾客的声音,数据收集,描述性统计量和数据呈现,变异分析,识别和验证导致变异的原因,缩短提前期和降低非增值成本,复杂度价值流图及复杂度分析,选择并测试解决方案。本书便于随时查用,适合制造业管理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阅读和使用,也适合开展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企业学习、培训使用。

作者简介

作者迈克尔·L.乔治(Michael L. George),全球知名的六西格玛专家,乔治人工智能咨询公司CEO。他是埃森哲旗下精益六西格玛集训公司乔治集团创始人,也曾任劳斯莱斯旗下国际能源机械公司总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第1章 使用DMAIC改进速度、质量和成本

何时使用DMAIC

选择DMAIC项目

DMAIC项目的实施方法

“是否必须执行DMAIC中的每一个阶段”

1.1 定义

目的

开始之前的准备

交付的成果

定义阶段的主要步骤

评估定义阶段的检查清单

定义阶段的提示性建议

1.2 测量

目的

交付的成果

测量阶段的主要步骤

评估测量阶段的检查清单

测量阶段的提示性建议

1.3 分析

目的

交付的成果

分析阶段的主要步骤

评估分析阶段的检查清单

分析阶段的提示性建议

1.4 改进

目的

交付的成果

改进阶段的主要步骤

评估改进阶段的检查清单

改进阶段的提示性建议

1.5 控制

目的

交付的成果

控制阶段的主要步骤

评估控制阶段的检查清单

控制阶段的提示性建议

1.6 Kaizen DMAIC

Kaizen方法的特征

何时使用Kaizen方法

如何开展Kaizen DMAIC

管理层/发起人在Kaizen活动中的角色

使用Kaizen DMAIC的提示性建议

1.7 项目选择

第2章 如何激发创意性提案

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

确定使用何种工具

2.1 头脑风暴法

目的

为何使用头脑风暴法

何时使用头脑风暴法

如何开展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法的注意事项

2.2 亲和图法

目的

为何使用亲和图

何时使用亲和图

如何创建亲和图

2.3 多轮投票法

重点强调

如何使用多轮投票法

第3章 价值流和流程图绘制工具

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

决定使用何种工具

3.1 绘制流程图

主要原则

推荐的流程图

决定流程图的层次/宽度

选择当前/理想/更新的流程图

提示性建议

3.2 观察流程

重点强调

要观察一个流程,需要如下操作

提示性建议

3.3 SIPOC图

重点强调

创建SIPOC图

提示性建议

3.4 绘制流程图的步骤

重点强调

要创建流程图,需要如下操作

提示性建议

3.5 物理移动路线图/意大利面条图

重点强调

要创建物理移动路线图,需要如下操作

提示性建议

3.6 泳道图

重点强调

要创建泳道图,需要如下操作

提示性建议

3.7 (基本)价值流图

目的

为何使用价值流图

何时使用价值流图

如何创建价值流图

提示性建议

3.8 流程图和价值流图符号

3.9 增值和非增值分析

重点强调

要进行价值分析,需要以下操作

基于价值的活动分类

提示性建议

3.10 时间价值图

重点强调

要创建时间价值图,需要如下操作

3.11 增值时间图(任务时间和节拍时间图)

重点强调

要创建增值时间图,需要如下操作

提示性建议

第4章 顾客的声音

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

决定使用何种工具

提示性建议

4.1 顾客细分

重点强调

要使用顾客细分,需要如下操作

细分标准示例

4.2 顾客数据的来源

选择一种接触方法

4.3 收集顾客的声音:访谈

目的

为何使用访谈

何时使用访谈

如何进行顾客访谈

提示性建议

4.4 收集顾客的声音:使用点现场观察

重点强调

要进行现场观察,需要如下操作

4.5 收集顾客的声音:焦点小组

目的

为何使用焦点小组

何时使用焦点小组

如何开展焦点小组

4.6 收集顾客的声音:问卷调查

目的

为何使用问卷调查

何时使用问卷调查

如何开展问卷调查

提示性建议

4.7 卡诺分析

目的

为何使用卡诺分析

何时使用卡诺分析

如何使用卡诺分析

卡诺模型中质量特性分类的定义

提示性建议

4.8 识别关键质量特性需求

重点强调

要识别关键质量特性(CTQ)需求,需要以下操作

好的顾客需求描述

第5章 数据收集

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

决定使用何种工具

5.1 数据类型

连续型数据

离散型数据(也称作属性值数据)

5.2 输入和输出变量

输出变量

过程变量

输入变量

提示性建议

5.3 数据收集计划

重点强调

要创建数据收集计划,需要如下操作

5.4 测量指标选择矩阵

重点强调

要创建并使用测量指标选择矩阵,需要如下操作

5.5 分层因子

重点强调

要识别分层因子,需要如下操作

5.6 操作性定义

重点强调

要创建操作性定义,需要如下操作

提示性建议

5.7 谨慎使用现有数据

提示性建议

5.8 制作检查表

重点强调

要创建和使用检查表,需要如下操作

5.9 基本检查表

基本检查表的特点

5.10 频数检查表

频数检查表的特点

5.11 流程跟单检查表

流程跟单检查表的特点

5.12 位置检查表

位置检查表(缺陷集中度)的特点

5.13 抽样技术基础

抽样的类型:总体抽样与过程抽样

抽样技术术语

5.14 选择抽样技术的考虑因素

理解偏差

两种最糟糕的抽样方法

两种最好的抽样方法

5.15 稳定过程(和总体)的抽样

重点强调

要从一个稳定过程中抽样,需要如下操作

提示性建议

5.16 确定最小样本容量的公式(总体或稳定过程)

连续型数据

离散型数据

小容量总体

5.17 测量系统分析和量具两性分析概述

目的

为何使用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的种类

测量误差的组成

5.18 量具两性分析:收集数据

重点强调

使用量具两性分析,需要如下操作

提示性建议

5.19 解读量具两性分析结果

背景

基本术语

变异的组成

你要寻找

重复性

你要寻找

再现性

你要寻找

零件别图

你要寻找

测量人员别图

你要寻找

测量人员-零件交互图

你要寻找

5.20 测量系统分析:评估偏倚

准确度与偏倚

测量系统偏倚的假设检验

5.21 测量系统分析:评估稳定性

5.22 测量系统分析:评估分辨力

5.23 属性值数据/离散型数据的测量系统分析

属性值数据Kappa值注意事项

如何确定Kappa值

Kappa值计算

举例:单一评测者评定时的Kappa值(重复性)

举例:两个不同评测者评定时的Kappa值(再现性)

第6章 描述性统计量和数据呈现

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

决定使用何种工具

6.1 统计学术语

6.2 集中趋势的量度(均值、中位数、众数)

重点强调

均值

中位数

众数

举例

提示性建议

6.3 离散程度的量度(极差、方差、标准差)

重点强调

极差

方差

标准差

6.4 箱线图

重点强调

箱线图的使用方法

6.5 频率图(直方图)

目的

何时使用频率图

频率图的类型

如何创建直方图

解释直方图的模式

6.6 正态分布

6.7 非正态分布和中心极限定理

重点强调

中心极限定理

实用的经验法则

第7章 变异分析

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

决定使用何种工具

7.1 变异的概念

7.2 时间序列图(游程图)

目的

何时使用时间序列图

如何创建和使用时间序列图

7.3 游程表

7.4 控制图基础

重点强调

控制图的用途

对数据的要求

7.5 控制图的选择

7.6 连续型数据控制图

选择合适的连续型数据控制图

7.7 连续型数据子组容量的确定

提示性建议

7.8 连续型数据的控制限计算公式

7.9 连续型数据控制图控制限计算公式中的系数

7.10 创建I-mR控制图

7.11 创建-R控制图或-s控制图

7.12 属性值数据控制图

二项分布数据

泊松分布数据

将属性值数据转化为连续型数据的技巧

7.13 创建p图、np图、c图、u图

7.14 属性值数据控制图控制限的计算公式

7.15 解读控制图需要满足的前提假设

7.16 解读控制图(识别特殊变异原因)

7.17 过程能力分析的背景

目的

何时使用过程能力分析

提示性建议

过程能力分析的准备工作

7.18 避免短期过程能力与长期过程绩效的混淆

7.19 计算过程能力

选择:Cp与Cpk(或Pp与Ppk)

计算和解读Cp或Pp

计算和解读Cpk或Ppk

提示性建议

第8章 识别和验证导致变异的原因

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

本章的工具可以分为两个类别

部分A:识别潜在原因的工具

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

确定使用何种工具

8.1 帕累托图(排列图)

重点强调

为了建立帕累托图,需要如下操作

解读帕累托图

提示性建议

8.2 5层为什么(5Y)

重点强调

为了使用“5层为什么”,需要以下操作

提示性建议

8.3 因果图(鱼骨图或石川馨图)

目的

何时使用因果图

如何创建和使用因果图

8.4 因果矩阵

目的

何时使用因果矩阵

如何创建因果矩阵

部分B:确认因果关系的工具

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

确定使用何种工具

8.5 分层数据图

重点强调

要使用分层数据图,需要

8.6 快赢改善

目的

为何要测试快赢改善

何时使用快赢改善

如何使用快赢改善

提示性建议

8.7 散点图

重点强调

要使用散点图,需要以下操作

解读散点图

提示性建议

8.8 假设检验概述

重点强调

假设检验术语和概念

假设检验的用途

假设检验的前提条件

8.9 置信区间

计算置信区间

8.10 Ⅰ型和Ⅱ型错误、置信度、检出力和p值

8.11 置信区间和样本容量

8.12 t检验概述

重点强调

t分布

8.13 单样本t检验

示例

8.14 双样本t检验

重点强调

使用双样本t检验

双样本t检验示例

8.15 相关性分析概述

重点强调

8.16 相关性统计量(相关系数)

解读相关系数

8.17 回归分析概述

重点强调

要进行回归分析,需要

8.18 简单线性回归

重点强调

解读简单线性回归

8.19 多重回归

重点强调

解读多重回归的结果

注意事项

提示性建议

8.20 方差分析

目的

何时使用ANOVA

ANOVA概述

8.21 单因子方差分析

单因子方差分析的步骤

单因子方差分析报告

检查异常值

提示性建议

示例:不同场所的订单处理周期时间(单因子方差分析)

8.22 自由度

8.23 方差分析的假设

8.24 双因子方差分析

双因子方差分析报告

8.25 卡方检验

重点强调

假设检验的形式

如何计算卡方值

提示性建议

8.26 试验设计中的符号和术语

8.27 试验设计的计划

制订一个试验计划,需要

定义响应变量

识别输入变量

选择因子

8.28 试验设计:全因子试验与部分实施的因子试验(及符号表示方法)

全因子试验

部分实施的因子试验

8.29 解读试验设计的结果

主效应均值图

标准误效应图

因子主效应和高阶交互作用均值的帕累托图

因子和交互作用标准误的帕累托图

Minitab报告摘要输出窗口

8.30 假设检验中的残差分析

重点强调

解读结果

第9章 缩短提前期,降低非增值成本

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

确定使用何种工具

9.1 基本的精益概念

9.2 时间效率指标

过程周期效率

利特尔定律

工位周期时间

9.3 时间陷阱与产能约束

回顾重要定义

时间陷阱

产能约束

消除时间陷阱和产能约束

9.4 识别时间陷阱和产能约束

目的

如何识别时间陷阱和产能约束:方法一

如何识别时间陷阱和产能约束:方法二

9.5 5S概述

目标

定义

何时使用5S

9.6 实施5S

S1:整理

S2:整顿

S3:清扫

S4:清洁

S5:素养

9.7 通用拉动系统

目的

何时使用通用拉动系统

如何创建通用拉动系统

9.8 拉动补料系统

目的

何时使用拉动补料系统

如何建立拉动补料系统

9.9 双箱补料系统

重点说明

何时使用双箱补料系统

如何建立双箱补料系统

9.10 计算最小的安全批量大小

考虑需求的波动性

9.11 四步快速准备法

目的

何时需要降低设备调整准备时间

第一步:记录每一个设备调整步骤,并将它们按照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进行分类

第二步:尽可能将内部活动变为外部活动

第三步:优化内部活动

第四步:去除作为准备工作的一部分所需的调整

记录结果

9.12 在服务型流程中运用四步快速准备法

第一步:记录所有的活动,并将需要顺序开展的活动与可以同步开展的活动区分开来

第二步:尽可能将顺序开展的活动转化为同步开展的活动

第三步:优化剩余的顺序开展的活动

第四步:去除调整,将工作标准化

9.13 全员生产性维护

目的

何时使用TPM

如何使用TPM

TPM指标

9.14 错误的防止和预防(防呆法)

目的

何时使用错误的防止和预防

两种错误防止体系

防错7步法

9.15 过程平衡设计的原则

9.16 工作单元优化

目标

何时使用工作单元优化

工作单元的设计原则

如何优化生产单元

生产单元优化:可选的布局

9.17 可视化过程控制

重点强调

安全标识

节拍看板/生产监控板

生产/过程管理看板

人员技能和培训展示板

5S管理板

第10章 复杂度价值流图及复杂度分析

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

复杂度分析工具概览

10.1 产品/服务族网格

目的

何时使用产品/服务族网格

如何建立产品/服务族网格

提示性建议

10.2 复杂度价值流图

目的

何时使用复杂度价值流图

如何创建复杂度价值流图

10.3 过程周期效率

10.4 复杂度公式

10.5 复杂度矩阵

目的

何时使用复杂度矩阵

如何构建复杂度矩阵

解读复杂度矩阵

10.6 过程周期效率损失值(复杂度矩阵中)

10.7 子结构分析

重点强调

10.8 用复杂度矩阵数据进行情境假设分析

重点强调

如何使用情境假设分析

第11章 选择并测试解决方案

使用这些工具的目的

确定使用何种工具

11.1 解决方案创意的来源

提示性建议

11.2 对标管理

重点强调

对标数据的来源

对标的种类

11.3 选择解决方案

提示性建议

11.4 制定和使用评估标准

重点强调

评估标准示例

权衡评估标准

提示性建议

11.5 方案选择矩阵

目的

何时使用方案选择矩阵

如何创建和使用方案选择矩阵

提示性建议

11.6 逐对排序法

重点强调

如何使用逐对排序法选择解决方案

使用逐对排序法设定评估标准的权重

11.7 成本分析法

11.8 投入/产出矩阵

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11.9 Pugh矩阵

目的

何时使用Pugh矩阵

如何构建Pugh矩阵

提示性建议:在第一次运行时经常遇到的陷阱

11.10 其他方案评估技术

11.11 控制计划的评估矩阵

重点强调

如何构建控制评估矩阵

提示性建议

11.12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

目的

何时运用FMEA

FMEA的种类

如何开展FMEA分析

评分系统的提示性建议

11.13 试运行

目的

试运行的重要特征

如何试运行一个方案

提示性建议

精益六西格玛工具速查手册是2021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出版,作者[美] 迈克尔·L.乔治。

得书感谢您对《精益六西格玛工具速查手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精益商业思维 电子书
一本满足企业创新需求,让创业者和企业家拥有精益商业思维的必备常识用书。
精益的传说 电子书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梦,通过武侠体来描写精益方面的知识,部分故事来源于真实事件,能够让读者都给自己设定一个角色,更有认同感和代入感。
供应商管理精益实战手册(图解版) 电子书
在互联网+大潮下,市场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企业间的竞争,而是各条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管理精益实战手册(图解版) 电子书
图文并茂教你供应链管理四大部分,助力工业4.0时代高效发展。
院长精益管理思维 电子书
差异化的价值定位所有的院长每天都在想同一件事,就是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提升医院的整体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