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太平洋到北印度洋:古代中国与亚非海域

从西太平洋到北印度洋:古代中国与亚非海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讲述了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并且展望了丝绸之路的未来与一带一路。

内容简介

《从西太平洋到北印度洋:古代中国与亚非海域》主要论述古代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范围从西太平洋到北印度洋。

作者简介

作者刘迎胜,1985年获中国社科院博士学位,1988年起为南京大学教授、元史研究室/民族与边疆研究中心主任。专长于蒙元史、中外关系史、伊斯兰文化史与内陆亚洲史研究。2017年从南京大学退休,现为清华大学国学院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1. 从《不阿里神道碑铭》看南印度与元朝及波斯湾的交通

2. 宋元时代的马八儿、西洋、南毗与印度

一、西洋

二、西洋布和西洋丝布

三、南毗国

四、波斯文史籍中的马八儿及有关马八儿国的考古发现

五、海上丝路的要冲

3. 汪大渊两次出洋初考

一、大德《南海志》中的“东洋”

二、汪大渊的“东洋”之行

4. 有关宋末泉州蒲氏史料的几个疑点

一、有关泉州蒲氏的几条线索真伪辨

二、蒲寿庚的“制干”官职小考

(一)“制干”为“制司”之“干官”说

(二)其他政府机关中的“干官”

5. 宋元时代浙江、福建沿海的巡检司——兼论元澎湖巡检司

一、从澎湖巡检司之历史背景谈起

(一)澎湖群岛的早期居民

(二)澎湖巡检司的来历

(三)宋巡检司与刀鱼战船

二、宋元浙东沿海巡检机构的连续性

(一)南宋四明沿海九寨巡检司及所辖水军

(二)元代四明沿海与宋代对应的巡检机构

三、宋元福建沿海的巡检司

(一)宋元福建沿海某些巡检司间的继承性

(二)有关元澎湖巡检司的几则史料

6. 元代的海外贸易

一、对南宋海外贸易的继承

二、元对海外贸易的管理

三、贸易对象地区与航海路线

(一)避开南海岛礁——东洋与西洋的航线起源

(二)元海商贸易地区

四、进出口商品

(一)进口品

(二)输出品

7. 元代回回珠宝与江南士人新价值观

8. 海图、针路与回回地理学

一、中国海图和针路簿的海外地理观

二、回回地圆说及其入华

9. 从明航海侯张赫与靖海侯吴祯的琉球大洋之战看明清与琉球王国的海上分界——我国东海专属经济区东界的历史依据

一、张赫、吴祯与琉球大洋之战

二、黑潮与落漈——明清与琉球海界的传统海洋地理基础

(一)明初以前中国载籍中的琉球

(二)黑潮与落漈

三、明清东海海域归属问题

四、海洋管辖权概念:舶来还是既有?

五、探求我国传统海权观的意义

10. 开放的航海科学知识体系——郑和下西洋与中外海上交流

一、东、西洋概念的起源与南海航线

二、郑和下西洋之前的东西海上交流

(一)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海外地理学——知识的间接来源

(二)蒙元帝国时代的东西交流

(三)伊斯兰地理学的入华

三、郑和船队中的外籍成员——番火长

(一)参与剿灭旧港陈祖义之战的番火长

(二)投入锡兰山之战水师中的番火长

(三)下番回航途中与倭寇海战水师中的番火长

四、结语——建立在开放的科学与知识体系之上的成就

11. 楞严寺本《大唐西域记》有关锡兰山之战记载的史源研究

一、值得注意的楞严寺刻本

二、楞严寺刊本有关锡兰山之战的记载

三、明成祖致哈立麻喇嘛敕书及与楞严寺刻本《大唐西域记》相应内容之比较

四、锡兰山布施碑

五、锡兰山布施与锡兰山之战的关系

12. 明清吕宋赴婆罗洲针路研究——前近代我国东洋地理交通的传统知识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二、记载明清吕宋—婆罗洲之间航路的史料

三、四则史料对照及结论

13. 我国东海专属经济区东界的历史依据——从明清中国与琉球王国的海上分界黑水沟探索观察东亚民族传统海疆与海权观

一、问题的提出——海洋权益概念:舶来还是固有

二、琉球王国的西南界——古米山

三、水深与洋流——中国传统对东海的海洋地理学知识的基础

四、中琉海上分界——黑水沟/琉球大洋

五、探求我国传统海权观的意义

14. 东西洋、南海传统航线与南海的名称——对所谓西菲律宾海命名的回应

一、南海认识史与南海航线

(一)古代中国航海的基本地理条件

(二)明以前东洋与西洋的概念

(三)认识南海与南海诸岛的历史

(四)安全航行的要义——避开岛礁

(五)东洋与西洋概念的航线起源——观察问题的新视角

二、对所谓“西菲律宾海”命名的回应——世界海域的命名

(一)中国古代文献中海域命名的两个主要原则

(二)以国家/民族名称命名的国际水域

(三)韩国的徒劳努力

(四)不可能被国际社会接受的名称——西菲律宾海

15. 乾隆年间澳门的亚美尼亚商人

一、汉籍中的亚美尼亚

二、亚美尼亚商人在澳门

16. 谢清高与居澳葡人——有关《海录》口述者谢清高几则档案资料研究

一、谢清高开始租居澳葡人房屋的时间

二、谢清高向葡商贷款纠纷的由来

三、谢清高欠租始末

四、谢清高与葡人的关系

五、清地方官府与澳葡当局对此案的态度

六、鸦片战争前澳门的司法管辖问题

17. 鲸川与鲸海小考:古代东亚图籍中的日本海——韩日有关日本海/东海名称争议的中国视角

一、历史名称追溯

二、鲸川与鲸海

18. 金富轼浮海使宋与宋—丽交往研究

一、三次使宋问题的提起

二、首次使宋

三、宣和五年与路允迪、徐兢使丽的有关活动

四、金富轼之弟使宋

五、金富轼第二次使宋

六、第三次使宋——未达使命之行以后

19. 下层民众眼中的蒙、宋与高丽——南宋从海道所获蒙丽信息追踪

(一)收养丽人

(二)收刺丽国送还人

(三)宋对丽蒙关系的认识

20. 乾隆年间清政府处理朝鲜海难事件案例研究——看待宗藩关系的另一种视角

一、问题的提起

二、宗藩框架之下清政府对外国海难人员的政策

三、个案研究一——一位朝鲜漂海妇女的在华经历

四、个案研究二——照管朝鲜物主不明漂海财物

五、看待历史上宗藩关系的另一种视角

21. 从太平洋到印度洋——郑和时代以前中国航海家的足迹与亚洲的海洋活动传统

一、从远东到红海

二、法显与南海佛教之路

三、艰险的旅途

四、航海科技的进步

(一)船使八面风

(二)海外地理知识的扩展

(三)导航术

(四)海舶

五、贾耽《皇华四达记》所记《广州通海夷道》

(一)大食航海

(二)广州通海夷道

六、蒙元水师的海外征服

(一)征日本

(二)远征东南亚

七、舟师导航法的进步

(一)陆标导航

(二)海图

(三)周公之法

八、地理新知

(一)回回人入华

(二)回回图子与剌那麻

(三)《大明混一图》与《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

九、汪大渊与其他往来东西的海内外旅行家

(一)海外旅行家

(二)遥远的马合答束与刁吉儿

(三)汪大渊和他的远航

22. “东洋”与“西洋”的由来

一、海外地名的外国坐标系统

(一)南亚坐标系统

(二)西亚—东地中海坐标系统

二、中国土生海外地名

(一)南海、西南海及其他

(二)东洋与西洋

(三)下番航线与东西洋的划分

23. 中古时代后期东、西亚民族交往的三座语言桥梁——《华夷译语》与《国王字典》的会聚点

一、中国各民族的早期译学传统

二、明代中国的番汉双语分类字书

三、高丽—朝鲜的四学

四、12—16世纪中亚与西亚的对译字书

五、《国王之字典》分类初探

六、结论

24. 十三—十六世纪中国与东亚以外地区交往的外交语言问题

一、问题的提起

二、锡兰山碑与郑和船队的外交语言

三、下西洋的平行外交活动——陆路出使

四、高昌馆与回回馆来文

五、行用于东南亚的回回字

六、中古时代旧世界的国际通用语言

25. 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未来

一、古代中国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

二、各国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参与

三、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26. 全球化视角下的古代中国——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及周边世界的交流和互动

(一)相对封闭的东亚大陆——古代中国文明发展的人文地理条件

(二)考察史前东西方联系的方法

(一)早期东来西往的移民

(二)“凿空西域”之前的东西交往

一、史前时代的东方与西方

(一)相对封闭的东亚大陆——古代中国文明发展的人文地理条件

(二)考察史前东西方联系的方法

(三)汉语与南岛语、藏语亲缘关系论证

二、移民与帝国

(一)早期东来西往的移民

(二)“凿空西域”之前的东西交往

三、从太平洋到地中海

(一)中古代旧大陆的文化圈

(二)记录周边世界——中国史学传统的西传

(三)希腊、罗马文献中的中国与丝绸

四、“大航海”时代之前知识传播

(一)回回人入华

(二)回回地圆说的传入

(三)回回图子与剌那麻

(四)《大明混一图》与《混一疆宇历代国都之图》

五、往来东西的海外旅行家

(一)海外旅行家

(二)遥远的马合答束与刁吉儿

六、为什么发现新大陆的不是中国人——代结语

27.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

一、丝绸之路的名称

二、丝绸之路的产生

(一)东亚大陆相对封闭的人文地理条件

(二)丝绸之路产生原因的中国视角

三、大航海时代——代结束语

(一)古代中国海洋事业的教训

(二)大航海背后的中国因素

四、丝绸之路的未来——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28. 《<大明混一图>与<混一疆理图>研究》序

29. 东亚视域下的海上交通及异域认知国际会议开幕词

30. 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经过简记

一、关于“丝绸之路考察”的定名

二、国际考察队的组成

三、考察船航行的路线及日程

四、考察活动与学术讨论会

五、几点感想

31. 威尼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简记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丝绸之路”计划与国际考察队

二、考察船航行的路线及日程

三、学术讨论会、考察与船上之活动

四、对我国丝绸之路研究走向世界的几点感想

从西太平洋到北印度洋:古代中国与亚非海域是2017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迎胜。

得书感谢您对《从西太平洋到北印度洋:古代中国与亚非海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魏玛德国:从共和到纳粹 电子书
读懂魏玛德国的历史,就能读懂纳粹是为何产生的。
北庄遗史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北庄概况、北庄朱姓定居繁衍史、历史大事要事记、社会经济、安冯各姓家族概况、同族外地朱姓家族概况、训喻、北庄古事、古迹、北庄民俗、外姓人眼中的北庄等。
时间与东亚古代世界 电子书
本书以研究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对东亚的影响,探明东亚地区时间文化的特质为主要目的。
从加勒比海到彩虹国度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对古巴和南非两个国家的游记。读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游历古巴哈瓦那、圣地亚哥、关塔那摩、特立尼达、西恩福戈斯等地的自然及人文景观,探访海明威故居,卡斯特罗墓地和格瓦拉纪念馆等特色景点。在前往南非的旅途中,作者以日记的笔法,记录了转机时参观香港孙中山纪念馆的经历,以及抵达南非后,参观克鲁格国家公园、约翰内斯堡、索韦托、种族隔离博物馆、宪法山、布隆方丹、开普敦、好望角、德班等地的所见所闻。作者在出
从省城到城市:近代广州土地产权与城市空间变迁 电子书
展示广州从清末到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下从“省城”到“城市”的景观变迁和建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