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与中西学术

刘师培与中西学术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刘师培。刘师培学术的时代特色,即是中西交融之学。

内容简介

刘师培生于经学世家,自幼承传家学,少年时即“以绍述先业、昌扬扬州学派自任”,研究刘师培的学术,自然首先要探讨他对家学和“扬州学派”的继承问题,本手即以此为开端。

书中认为刘师培的著述涉及方面甚多,其学术规模和治学特色可谓深得扬州学派之精髓,即长于会通,兼容并包。如治经虽偏重古文,但不排斥今文经说,二家经说可并行不悖;对宋明人之经说也不存门户之见,主张“荟萃汉、宋之说”,反对“并有宋一代之学术而废之”。

一代有一代的学术,刘师培从事学术研究的晚清毕竟不同于乾嘉年间,因而他的学术研究不能不受时代的影响,带有时代的特色。

作者简介

作者李帆,辽宁抚顺人。吉林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学院副院长、《史学史研究》副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中国史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委员等。曾出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客座教授和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代表性学术著作有《刘师培与中西学术》《古今中西交汇处的近代学术》《清代理学史(中卷)》等,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日文论文百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绪论

第一章 先贤学术与刘师培

第一节 “扬州学派”的基本精神

第二节 仪征刘氏家学

第三节 刘师培对先贤学术的继承与超越

第二章 刘师培的中西交融之学

第一节 刘师培关注并接受西学之缘由

第二节 刘师培所见西书考

第三节 以西释中:刘师培之“新学”

第四节 对刘师培交融中西学术的评价

第三章 刘师培的中国学术史研究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学术史勃兴

第二节 刘师培的学术史研究实绩

第三节 学术史个案:刘师培之清代学术史论

第四节 刘师培学术史研究之地位与特色

结语

附录 刘师培学谱简编

参考文献要目

后记

刘师培与中西学术是201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帆。

得书感谢您对《刘师培与中西学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珠海、澳门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首届珠澳文化论坛”论文集 电子书
本书主要是围绕“珠澳中西文化走廊”这一概念从不同角度对于珠海、澳门在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中心文化交流作用进行了论述。内容涉及以下七个方面:珠海和澳门的早期历史;珠海、澳门与早期中外交流;澳门、珠海队近现代中国的影响;珠海、澳门与近代中国留学运动;珠海、澳门历史人物研究;珠海、澳门与中国历史进程的宏观观察;其他学术问题。本书从微观角度围绕澳门、珠海历史上的事件、人物或者关系中国
清代东北地区水灾与社会应对(曲阜师范大学青年学术论丛) 电子书
本书力图揭示清代水灾影响下的东北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规律,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学者的本分:传统士人、近代变革及学术制度 电子书
本文集以中国传统士人的气节与传统行政权力下的尊师重道为切入点,论及近代以来的时风、士风与学风,类比西方学术制度与自由思想之形塑。
韦卓民与中西方文化交流:“第二届珠澳文化论坛”论文集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从不同角度对珠海、澳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中西文化交流桥梁的作用,及韦卓民先生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所起的作用进行论述。
晚清协饷制度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
一部研究清朝晚期财政转移制度(协饷制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