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行动逻辑与规制策略

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行动逻辑与规制策略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冷战终结的背景下,新一波跨国社会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内容简介

冷战后的跨国社会运动呈现出运动范围的全球化、社会诉求的多样化、组织形式的网络化、运动目标的非革命化和斗争方式的双重性等特征。作为国际社会中一个特殊行为体,抗争逻辑和治理逻辑是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行动逻辑。

议题差异性和政体差异性的个案分析,以及武力镇压、谈判式管理和策略性瓦解等抗议规制模式的考察,表明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规制并不存在一种普遍或统一的模式,主权国家可以秉承慎用武力原则、非政治化原则和制度化原则,在强制、劝说和信息三种规制策略以及法律、物理和心理三种规制路径之中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并且将国内规制和国际规制有效地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国际规制合作,推动跨国社会运动规制的制度化。

作者简介

作者徐步华,上海交通大学法学(国际关系方向)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安徽省政治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安徽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2019年获安徽师范大学首批“文津学者”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治理与国际政治社会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个、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个,另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个。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世界哲学》《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政治》转载1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的趋势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框架与结构

第一章 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社会运动与跨国社会运动的概念界定

一、社会运动的含义

二、跨国社会运动的含义

第二节 跨国社会运动的历史演变

一、跨国社会运动的先驱:从废奴运动到国际主义工人运动

二、二战后的跨国社会运动:新社会运动的兴盛

三、冷战后的跨国社会运动:全球抗议运动的勃兴

第三节 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勃兴的原因

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愈益凸显

二、冷战终结和世界民主化浪潮的影响

三、全球治理的民主赤字和代议制民主的危机

四、国际组织和全球会议的促进

五、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发展的助推

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推动和社会运动自身的变化

第四节 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特点

一、运动范围的全球化

二、社会诉求的多样化

三、组织形式的网络化

四、运动目标的非革命化

五、斗争方式的双重性

第二章 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关系维度

第一节 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依存

一、社会运动与社会运动中的组织

二、(跨国)社会运动组织与(国际)非政府组织

三、当代跨国社会运动与国际非政府组织

第二节 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互动

一、跨国社会运动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关系的轮廓

二、跨国社会运动与全球经济机构的关系

三、跨国社会运动与联合国的关系

第三节 与跨国公司的较量

一、跨国公司对跨国社会运动的影响

二、跨国社会运动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三、跨国社会运动与跨国公司在全球治理中合作的前景

第四节 与主权国家的博弈

一、民族国家与(跨国)社会运动的发展演变

二、主权国家对跨国社会运动的影响与制约

三、跨国社会运动对主权国家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章 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行动逻辑

第一节 矛盾的行动逻辑

一、抗争与治理的双重逻辑

二、和平与暴力的斗争方式

三、局内人与局外人策略

第二节 国际社会的抗争者

一、作为抗争政治的社会运动

二、跨国抗争运动的发展

三、跨国抗争运动的影响

第三节 全球治理的参与者

一、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与全球治理的关系

二、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全球治理功能

三、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全球治理功能的制约因素

第四章 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个案差异

第一节 议题差异性

一、跨国减债运动

二、跨国反大坝运动

三、跨国禁止集束炸弹运动

四、议题差异性对跨国社会运动规制的影响

第二节 性质差异性

一、新恐怖主义运动的兴起

二、新恐怖主义运动的特点

三、新恐怖主义运动的规制

第三节 政体差异性

一、跨国反全球化运动的差异性

二、跨国反全球化运动规制的共同特点

三、跨国反全球化运动规制的差异

第五章 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规制策略

第一节 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规制策略的影响因素

一、运动维度

二、国家维度

三、国际维度

第二节 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国内规制

一、跨国社会运动的国内规制模式

二、主权国家的应对策略与路径选择

第三节 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国际规制

一、主权国家间的联合规制

二、国际机构的反应与规制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的结论

二、研究的启示

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行动逻辑与规制策略是202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徐步华。

得书感谢您对《冷战后跨国社会运动的行动逻辑与规制策略》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分化的逻辑:职业期望、教育获得与社会流动 电子书
职业价值观视角解决农村青少年辍学潮,推动代际社会流动,助力社会发展和结构开放。
制造边界:业主行动与秩序缤纷的社区 电子书
以“说故事”的方式,展现了名苑社区邻里维权与反维权的生活史。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研究的反身性书写(中国社会工作实践/行动研究) 电子书
本书作者通过“倾诉”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对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理论与实务知识进行了建设性的思考。
西藏的语言与社会 电子书
以当今的西藏为实例来考察语言与社会之间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的,是一部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个案研究报告。
中国环境规制的经济绿色发展效应 电子书
本书将环境规制与节能减排、经济增长三者置于同一研究框架,阐述环境规制与经济绿色发展效应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