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从中国思想史出发,把王阳明置于明代思想当中,考查其思想的渊源流变及视野,揭示其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
内容简介
从思想史角度研究王阳明,注重其原来的思想或者说准确还原其思想则是本书的宗旨。本书采用思想史与经典、社会相结合的方法,揭示王阳明思想的社会背景及时代特色,在此基础上发现由作为工夫的本体到作为本体的工夫再到本体与工夫一致的思想内在逻辑,王阳明的思想来源于社会又回馈于社会,其思想的社会化包括实践及教化,对明代中后期社会及思想产生影响,而这些都是本书独到及创新之处。另外,本书又把王阳明的思想联系到当今社会:即心即理肯定了道德主体性、主体的道德自律,良知与致良知昭示着主体的道德自觉,而吾性自足、人人皆可为圣人则体现道德意义上的平等与自由,知行合一体现思想与实践相结合,尤其突显道德实践的作用。这些思想对当代社会的人文道德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汪学群,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兼研究生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思想史,尤其是清代思想史的研究。著有《钱穆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王夫之易学以清初学术为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清初易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等,另有学术论文数十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章 思想来源及演进的历程
第一节 总体论述
第二节 思想形成之前的时期
第三节 奠基时期
第四节 发展时期
第五节 成熟时期
第二章 思想的形态及视野
第一节 心学与经史之学
第二节 《大学》的解释
第三节 五经的解读
第四节 思想人物的评骘
第五节 以儒会通佛道
第三章 思想的内在逻辑(引论):做工夫识本体
第四章 思想的内在逻辑(上):作为工夫的本体
第一节 心的诠释
第二节 尽心知性
第三节 天理人欲之辨
第五章 思想的内在逻辑(中):作为本体的工夫
第一节 格物说
第二节 格物、诚意在《大学》中的地位
第三节 慎(谨)独、精一、敬、克己
第四节 中和说
第五节 立志说
第六节 为学的目的与方法
第六章 思想的内在逻辑(下):本体与工夫合一
第一节 心有良知
第二节 致良知
第三节 知行合一说
第四节 良知视野下的道德
第五节 天地万物一体
第七章 思想的社会化:实践与教化
第一节 政事的态度及治理
第二节 地方社会的建设
第三节 科举与学校
第四节 讲学、讲会、交游
第八章 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第一节 理学转向心学:阳明学的建立
第二节 著述刊刻 ——以《传习录》为例
第三节 地方:讲学祭祀
第四节 朝廷:从祀孔庙
第五节 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附录 近些年以来中国思想史书写范式之反思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吾心自有光明月:王阳明思想原论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汪学群等。
得书感谢您对《吾心自有光明月:王阳明思想原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