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思想与诗歌研究

王阳明思想与诗歌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王阳明的思想与诗歌进行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有三:一者分析阳明心学核心要素对佛教禅学的吸收,揭示了阳明心学与佛禅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二者对王氏诗歌创作的动态性变化特点予以条分缕析,分别表现了以禅入诗、儒禅交融、讲学诗与佛禅结合的特点;三者尝试对阳明诗歌宗教美学境界进行概述。

作者简介

作者侯丹,1978年生,贵州黄平人。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毕业。现任职于宜春学院,从事明清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绪论

第一章 王阳明思想其佛教因素的政治与文化语境

第一节 明前中期的佛教政策及禅宗发展

一 明前中期之佛教政策

二 明前中期禅宗发展略述

第二节 明前中期儒士的诗歌与佛禅

一 明初高启、张羽等人的诗禅人生

二 明中前期陈献章、李东阳等人的诗禅体验

第二章 王阳明的佛教因缘及佛学素养

第一节 地域佛教传统

第二节 家族文化背景

一 家族隐逸之雅趣

二 祖母岑氏之信佛

第三节 佛教交游

一 交游之诗僧

二 往来之禅僧

第四节 佛学素养

一 《维摩诘经》

二 《法华经》《楞严经》

三 《华严经》《涅槃经》

四 《楞伽经》

五 《圆觉经》

第三章 王阳明的思想与佛教

第一节 对王阳明心学思想近佛禅的评述

第二节 “心即理”与佛教

一 “心即理”的儒学内涵

二 “心即理”的佛禅因素

第三节 “知行合一”与佛教

一 “知行合一”的儒学内涵

二 “知行合一”的佛禅因素

第四节 “致良知”与佛教

一 “致良知”的儒学内涵

二 “致良知”的佛禅因素

第五节 “四句教”与佛教

一 “四句教”的儒学内涵

二 “四句教”的佛禅因素

第四章 王阳明诗歌的佛禅意蕴

第一节 初入仕途:“真同摩诘作禅僧”

一 未入仕途:爱山水

二 初入仕途:游九华

三 告病归越:平常心

第二节 贬谪龙场:“况闻休远悟禅机”

一 贬谪龙场前:不忘用世

二 贬谪龙场:洗心之旅

第三节 平宸濠叛乱:“禅榻朝慵起”

一 平宸濠叛乱:心系归隐

二 避谗游九华:“随处看山随处乐”

第四节 平思田叛乱:“幽意自随流水春”

一 晚年居越:悟“致良知”之教

二 平思田乱前:调和“四有”“四无”说

三 平思田乱:追忆老友之“渴饮甘泉泉”

第五章 儒佛融合视野中的王阳明诗歌

第一节 儒语禅意

一 儒语禅意的融合

二 讲学诗中的禅意及禅语

三 以禅语入诗

第二节 儒佛交融

一 儒禅交汇的战争诗

二 愈发浑融的讲学诗

第三节 良知本心

一 以禅典入诗

二 归隐情结的难舍

三 歌咏“良知”的讲学诗

四 以禅偈、禅理入诗

第六章 王阳明诗歌的禅宗美学境界

第一节 现量境和日常境

一 现量境:池边一坐即三日,忽见岩头碧树红

二 日常境: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第二节 直觉境和圆融境

一 直觉境:闲来心地如空水,静后天机见隐微

二 圆融境: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第三节 “桃花”“空”“闲”之境

一 “桃花”之禅意与境界

二 “空”之禅意与境界

三 “闲”之禅意与境界

结论

参考文献

王阳明思想与诗歌研究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侯丹。

得书感谢您对《王阳明思想与诗歌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向心而行:王阳明 电子书
超好读、好懂,又极有趣的王阳明及其心学读本。
佛学思想与佛教文化研究(全2册) 电子书
当代中国佛教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陈法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从儒学发展史的角度及易学哲学的高度,提炼出陈法哲学思想研究的若干重要命题,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系统研究;同时注重研究的学理性,紧密贴近陈法思想的本原,既深入挖掘陈法哲学思想丰富的内涵,又充分展现其独特个性色彩。本书使陈法哲学思想的原貌得以完整呈现,为系统研究中国易学和儒学发展史,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贵州地方思想文化,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中国伊斯兰先贤:马注思想研究 电子书
在中国伊斯兰教研究中,有“回族四大著作家”(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复初)的说法。马注思想之所以值得重视和研究,完全与他出生于回族世家,自幼受儒学教育从而在融合伊斯兰与儒家思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清真指南》堪称伊斯兰教中国化方面的杰出代表作。当前,世界范围内伊斯兰教的赛莱菲耶极其活跃。它在国际政治领域,已经产生了可见的危害;它在思想、文化、宗教领域的流传,人们同样不应低估它的严重影响。
杜威探究型哲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探究”为核心范畴,把杜威的哲学标示为一种探究型的哲学思想,打通探究、知识与逻辑之间的关联,并且通过社会探究这一范畴,使杜威哲学过渡到社会层面,杜威哲学的整体面貌得以显现;概括了杜威哲学的五个基本方法论,并将其用于分析杜威的各个哲学领域,从而使杜威哲学的晦涩和模糊变得清晰而生动;着重关注杜威的逻辑理论,探讨杜威早期的逻辑思想和后期逻辑思想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