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史学集刊(第三集)

中国公共史学集刊(第三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理论研究所于2018年创办,致力于在中国历史学界推进公共史学的发展。

内容简介

本刊提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推动历史学在注重基础研究之同时,努力走向人民大众,让历史学成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的基础之一。

本刊收录了《晚清的影像与中国人形象认知》《中国口述历史类影像作品创作变迁》《影像为历史叙事插上想象的翅膀》等文章。

作者简介

编者姜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史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学术史、史学理论、公共史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开篇的话

影像为历史叙事插上想象的翅膀

工作坊传真

历史再现的可能性

专题研究

图像史视野中的“通州八里桥之战”

一 战前海防战略、布防特征

二 清军军种构成、参战人数的比较

三 清朝官兵御侮时的利器:枪炮和战船等武器比较

四 侵华的英法联军的操控利器:枪炮和战船等武器比较

五 双方在战场的排兵布阵

六 八里桥之战的结果与影响

晚清的影像与中国人形象认知

一 镜头下的中国人

二 中国人眼中的镜头

三 民族主义话语下的中国人形象认知

四 中国人形象:一个文明史的解释框架

五 余论

照片中的晚清

一 晚清史书写中的照片使用情况

二 晚清照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三 走出晚清照片史学应用之困境

结语

影像史学视域下傣族“琵琶鬼”认知变迁研究

一 “琵琶鬼”与“琵琶鬼”研究

二 影片的时代背景及其对“琵琶鬼”的影像呈现

三 “琵琶鬼”文化认知的变迁

四 “琵琶鬼”认知变迁动因探讨

五 余论

中国口述历史类影像作品创作变迁

一 口述历史作为方法介入传统影像作品创作

二 口述历史纪录片概念的诞生与影响

三 愈加多元的中国口述历史影像实践

余论

从大众传播到拟态的人际传播

一 导论:问题的提出

二 中国电视剧产业的三次转型与历史剧生产的几个关键节点

三 社交媒体时代的影视剧创作的特点与传统历史剧存在的问题

四 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剧创作与历史传播的社交媒体化转型

五 结语

实践者说

修志问道 用影像记录时代

研读方志文献 把握方志文化精髓

遵循修志原则 找准节目定位

分析不同表达,找出主要矛盾

遵循电视规律 确立节目样式

调查分析

电视历史剧对当代青年历史认知影响探究

一 引言

二 研究现状

三 内容与方法

四 第一轮调研

五 第二轮调研

六 建议

七 不足与展望

资料整理

中国影像史学研究论著篇目汇编(续)

(三)历史纪录片

(四)图像史学

(五)影像与历史教育

学术编年

2019年中国公共史学发展编年

编后记

中国公共史学集刊(第三集)是202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姜萌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公共史学集刊(第三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潮学集刊(第4辑) 电子书
《潮学集刊》是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收录有关潮汕历史文化研究的高层次、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学术年刊。本书为第四辑,收录潮学研究学术论文21篇,论文内容涵盖海上丝绸之路与华侨华人、方言、戏曲、区域历史、历史文献、潮籍人物、宗教信仰等潮汕历史文化领域的最近研究成果。
中国史学思想史散论 电子书
《中国史学思想史新论》是一部关于中国史学思想史研究的文集,所收集的30篇论文是作者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成果。该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综合研究或专题研究,具体包括史学思想史综论和经史关系两个部分;下篇为具体研究或个案研究,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各个不同时期史学家、思想家们的史学思想,以期人们能够对中国史学思想发展史的总貌有所了解。主要内容有:关于历史动力的见解、关于史学工作的认识、史学思想研究
考古学集刊(第23集)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考古杂志社编辑,本册是第23集。
考古学集刊(第20集)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考古杂志社编辑,本册是第20集。
考古学集刊(第21集)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考古杂志社编辑,本册是第21集。